英国学生抗议渐升级

 来源:    要点:英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英国大学学费上涨带来的冲击不仅让我们国内留学生惴惴不安,作为政策的适用对象,英国本地学生们更是反响激烈,抗议活动不断升级。我们现在就来大致了解这件事。

英国紧跟欧洲诸多国家的步伐,对政府部门进行了大幅瘦身,并采取数项紧缩支出方案,以求度过经济危机。之后,这把缩减国家财政预算黑洞的大刀,更是指向了高教部门。

联合政府所提出的方案是,(本地学生)每年大学学费,将由现今的3200英镑最高暴涨至9000英镑。此举自然引发了学生及教师团体的抗议,并先后在伦敦发动了两次示威行动。

而在第一次进行的抗议活动中,原本的游行尚称和平,之后,团队中的部份成员在行经执政的保守党总部时,却与警方发生了肢体暴力冲突。

但一出看似单纯擦枪走火之示威事件,为何事后却在对于游行抗议事件早已屡见不鲜的老牌民主国家英国中,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且为何本地一些政治观察家,竟将此事件,视为可能点燃日后诸多因政府削减预算,而引发社会民众抗议的火苗?

或许,在深层解读英国社会结构及文化内涵等因果关系后,即可让此议题更透析澄澈,而获致解答。

英国的阶级制度

长期以来英国福利国家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的形诸于各项政策与法令中,而在民众的心里,更认定照顾弱势是政府功能的一大部分。

可当意识型态偏右的保守党上台后,因着当前委靡不振的经济气候,及国库吃紧的现实状况下,而采取的紧缩政策,却在中产阶级及相对更依赖福利措施的弱势团体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长期以来,英国就有一个无形,却让民众深刻感受到的阶级社会,即便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上层阶级逐渐式微,而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但如同世界各地般;对于先天出身于相对弱势阶级的人民来说,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仍像是取得一把通往高一层阶级的钥匙。

而在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结构上,因一直都没有私校形式的设计,故在民众心中自然形立了对政府在教育福利照顾的依赖心态。

再配合着英国社会中普遍没有亚洲社会中学历至上的迷思,故高等教育从来没有竞争过激,及挤不进窄门的状况。

综合以上种种主客观因素,让英国民众相信,只要你有心想念,因着不是太高的学费,有心的学子总可一偿进修的宿愿。

故当高昂学费政策出炉,对那些心中早已认定“受教权”是其权利而非福利的贫苦学生来说,其想靠接触高等教育翻身的愿望,因此被活生生剥夺。

而其心中逐渐萌生无力及不安定感,因而转化为激烈的示威抗议形式,以表达心中的愤怒及无奈,就也不令人意外了。

当然政府一定照例地会向民众保证,对于此些受到高学费政策影响的学生,会采取增加补助奖学金等相关配套措施。但在多一道申请手续,形同多一道过滤网的情势下,此些相应的措施,反而像是在弱势族群心中,筑起了一堵无形的墙,只怕他们已挫折感油然而生,而无心向学了。

社会大众对此暴力示威抗议的反应

相对于英国首相对于事件发生后,即使当时仍远在中国进行访问,却立时召开记者会,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作出谴责。英国本地的媒体,倒是未同步配合演出。

事实上,在之后的数天,无论是原来偏右或是偏左的媒体,都未见成篇累牍地,对学生使用暴力做出强烈批评,反倒是将两方不同意见,均给予公平表述的平台,做出了 “平衡” 报导。

当然,古今中外各国,对于学生示威悲情的诉求,一向给予同情的沉默表态,亦是原因之一。

但值得深究的是,相较于学生不惜以软弱的肉身,以短暂但激情的肢体暴力,来表达心中的无奈,一个公共政策对集体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及其所涵盖的作用程度,孰深孰广?且至久?倒是一个可供探讨的议题。

诚然肢体暴力一向不讨喜,但如果真有可能,谁又愿意赤手空拳去对抗庞大的国家机器?如果可以只流汗苦读的话,谁又愿意上街头示威,而流血流泪呢?

英国未来的国家竞争力

当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均大幅增加教育经费预算的同时,英国政府到底对其国民的竞争力,及其在世界上文化的影响力的态度为何?其长远的相对应计划又是什麽?

难道这个政府,真的要将以往日不落国的称号,终究带入夕阳之路?

或许教育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因不具即时性也不易量化,故一个短视近利且要求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政府,在紧缩财政时,向文教产业下出重手,就也不叫人意外了。

但对于那些没钱上学的年轻人,因缺乏竞争力而找不到工作或只能获得零星收入,到最后恐怕仍是要依赖政府的社会福利帮助,而这些福利最终仍是要由国民税收来买单,这笔未来的社会成本,较之现今削减的教育经费,何者更为划算?恐怕是一笔难算的烂帐。

最新2024英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