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薛涌留学去(7)----出国干什么去了

所属专题:跟着薛涌留学去  来源:沪江留学网    要点:跟着薛涌留学去  
编辑点评: 什么样的人、经过怎样的准备、做出何种适合自己的选择,才能获得最大的留学收益?薛涌作为一名老留学生、学生家长和美国大学教授,在《跟着薛涌留学去》一书中分享了对中美教育异同的深刻理解,让你近距离了解中国孩子和美国教育的对接面,获得留学中介、留学生和留学归国者都无法提供的全面分析。

如果你对现在留美的中国学生说:“你们顺着父母的指示学几个狭隘的专业,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隔绝,和美国人没有沟通,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留美无异于虚度青春。”他们肯定会振振有词地辩解:“不是我们不和美国人接触,是美国人排斥我们。”

比如,特拉华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诉苦,在一门课上,教授无视她的问题,只回答美国学生的问题;在另一门课上,她参与一个小组的计划,但大家对她熟视无睹。表面上欢迎,实际则搞另一套,这些经历让她终生难忘。类似的经验积攒起来,就更把中国学生逼到一起了。

这类牢骚在老一代留学生中并非没有,但相对比较少。而且总发这种牢骚的,最终事业不得志者比较多。要知道,与现在的留学生相比,老一代留学生的境况要艰苦得多。当时中国属于赤贫国家,这些留学先驱也是赤贫之人,去美国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时美国人对中国也远没有现在这般尊重。另外,他们的文化准备也比较少,英语不如下一代好。凡此种种,都影响了他们进入美国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但现在看看,他们大多数都在美国安家立业,事业也很成功。

我并不想否认这位中国学生发牢骚的依据。但是,就我个人经验判断,更大的可能是她初来乍到,在文化上有些误会,或者把偶然的事件夸大成普遍现象。美国确实有许多问题,但毕竟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或外国人还是颇为接纳的。我的一位朋友在新加坡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去了美国,住下就不想走,宁愿放弃新加坡更好的机会。她的理由很简单:自己英语不好,在新加坡感觉抬不起头来,在美国则一点也没事。许多中国人其实都有同感。像我这种学英语晚的,口语很差,现在回国讲英语也有压力,但在美国就没压力。只要你能表达,美国人一般不会因为你的口音而变成势利眼。这里确实是个兼容并包的大熔炉。

许多刚出国的中国学生恐怕低估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当你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时,听的人也许还糊里糊涂。我刚来美国时,把tradition(传统)念成transition(过渡),错了一年也不自知,而那一年我还特别喜欢讨论“传统”的问题。听者怎么可能明白呢?那些缺乏和外国人接触的经验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只好选择躲避。教授有特殊使命,在课堂上往往要借着回答某个学生的问题说明自己的几个要点,如果学生的问题言不及义,教授只好绕开,以保持课堂效率。作为学生,最好的策略还是课下一对一地追问。另外,如果你平时不参加社会活动,和同学没有建立纽带,上课一起做计划也难免会感到孤立。当然,有时你也会不幸碰到不友好的人。对方并不是因为你的人种和文化对你有恶意,而是不喜欢你本人。所有这些,都无法构成中国留学生躲进中国人小圈子里的理由。

其实,对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国家的人有陌生感、隔膜感,乃人之天性。出国留学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跨越这种鸿沟吗?几年前,我班上一位美国优等生告诉我,她家三代人都住在一条街上,从来没有出去见过世面,20岁以前就生孩子,她是第一个例外。我们中国人谈起美国人来,心里多少会都觉得他们很不得了,实际上,许多普通的美国人就是这种很闭塞的小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时信心不足。他们见了你板着面孔,很可能是因为心里紧张、不自信。你若主动一些,对方经常会在第一时间就满脸堆笑。

总之,出门在外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冒险,一切都不容易,但也不应该什么事情都往负面的方向想。美国有个网友不久前讨论移民的成就时说:“那些敢于冒着生命危险、破坏了法律而来到我们这里的人,智商一定超高。我们美国人不可能斗得过人家。”这说的是非法移民,但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移民的尊重。所以,中国留学生应该建立这样的信心:敢出来闯荡的就是强者,要以强者的开放心胸跨越文化鸿沟。要知道,留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建立国际人际网络的机会,这是他们日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本钱。

>>点击查看跟着薛涌留学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跟着薛涌留学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