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轮高考模拟考试日前刚刚结束,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留学中介发现,本科留学咨询业务正迎来新一轮高峰。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高考弃考人数将达近3万人,而这些弃考群体中,绝大多数选择留学。(4月23日 《北京商报》)
北京高中生“弃考留学”潮的出现,我们肯定的是高中生多了一条成材之路的选择,但是,笔者不得不提醒更多高中同学和家长,看到在京高中生“弃考留学”这样的现象首先务必保持不要心跳冲动,请冷静的思考思考,再做出自己或同意支持孩子出国留学的决定。对于高中生来说出国留学是多了一条成材之路的选择,但不一定出国留学就一定能成材。
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低龄“弃考留学”潮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不仅是国内大学招生制度中择分数录取的一、二、三本的高校等级,虽说高校进行着扩招,但211、985高校的扩招对全国考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或简而言之说是国内教育资源的短缺;而国内就业形势存在着211、985高校毕业生和“海归派”的“默认优先”的就业歧视;也是国内民众家庭收入能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提供物质保障的选择;当然部分以留学的跳板直接进入世界名校深造也是“弃考留学”的动因;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内部分家庭对出国留学的过分“迷恋”等等因素。
但是,目前也出现国外竞相争取中国生源的现象,国外部分学校对雅思托福等要求瓶颈越来越松动甚至可以不用考雅思托福,其目标显而易见是中国生源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所能带去的“留学生意”,从而促生的出国留学代理机构、中介、培训、移民、留学项目的多样化等一系列环节,这便形成以中国留学生为服务核心的“产业链”,在这样的一个留学机会中,势必对家庭的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例如留学澳大利亚的学生一年花费15万元(人民币)左右,毕竟不是很多家庭所能支付的起的。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开始理性的对待和考量“海归”和国外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了,部分国外高校其实单在教学方面还是不如国内的部分高校,当然和其绑在一起的留学优惠政策除外。
2010年7月《南都周刊》曾对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就对我国低龄“弃考留学”的现象做过专访,陈弘说:““第一波”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福建、广东一带的移民,出国劳务,无非是为了一份更高的薪酬;“第二波”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缘起是获得海外长期居留权的华人,将大批亲属“过桥”到居留国,以使得全家人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但是,现在“第三波”华人新移民,他们将以经济因素考量为主转变为以知识流动为目的,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技术资源才是吸引他们的真正原因。”
从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大背景分析,国内目前“弃考留学”潮是以经济因素考量为主转变为以知识流动为目的的现象。这个浪潮的不断涌起让我们即充满着对选择留学成材孩子的期望与担忧,也充满着对国内人材外流的无奈与遗憾。因此,要让国内家庭理性选择、国内人材不外流,国家势必要实现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国内考生和家庭理性对待留学成才,权衡好其利弊做出选择,千万不能盲目的跟风。
-
“洋高中”受追捧 出国留学向“普及化”迈进
随着“留学热”的兴起,短短几年里,“国际课程”这阵流行风从大学一路刮进了中学。社会上对于国际班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