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 定位专业—学商科还是学兴趣?

所属专题:美国留学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  
编辑点评: 美国留学,学什么专业最好?还是商科吗?那你可能会因为“偏食”而“营养不良”哦!教育并不是速成品,它需要自己脚踏实地。想要“速成”优秀人才,这种梦还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再去做吧。

11年夏天,友人联系我,你知道吗?当年大一转到商学院的那个某某,后来出国到UPen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MBA,现在回到上海某学校兢兢业业做老师呢。

我听到咋然一惊,再想想,终于想起许多年前那个皮肤黝黑的少年,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他不喜欢外文系的普希金和雪莱,只愿效仿盖茨,白手起家开自己的IT企业,曾笑言到时衣锦还乡,要和大家一同把酒话桑麻。少年壮志,勃发于飞,此情此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虽也是脚踏实地工作,言语之间多少却带上了遗憾。

又想到上个月,Teresa和Vivian不约而同地从美国回来看我。Teresa之前转学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到大三时修金融和数学,心心念念要奔华尔街。我瞧她的小脸,比刚去那年瘦了足足一圈,不由得感叹商业实习之不易,谁知她耸耸肩,哪儿找得到实习哦~~不说什么商业中心了,连本州的公司也都是个打个地满员了,美国现在失业率不低,连本土学生都找不到公司,而有些要求特殊技术专业的,她又不懂行(所学的多是经济曲线、资源分配理论),如果要去生化制药公司,很可能要恶补专业词汇,更深一层的东西不懂,很难在沟通中占到先机)。所以这个暑假,还得跑回香港来找实习。我俩捧着茶好生唏嘘了一番;绕了半天,还是本国最靠谱。

反而Vivian境况颇不错。她原本工科出身,也是一心想往商学院跑,要求转到商科就读;被我一番开导---毕竟实际运作开来,要培养一个技术人才管理方式并不难,但是要一个管理出身的商业人才再去学习技术,难度必然要大许多。她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把本专业读好,到了学校,大三再修双专业,或是考研再往商科考,也完全没有问题---Vivian想想也对,便到工科名校普度大学进修电子工程去了。读工科的女生本来就少,她又努力,在那一届学生中非常出挑,到芝加哥和洛杉矶交换了一段时间,见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心胸也开阔了。现在临近大四,已经有三到四个实习,现在还拿到GE的Offer,可以往管理职位上发展;GRE考了1460的高分,便是申请研究生找个好大学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真是进可攻退可守。现下她拉着我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还拿两包杏仁请全组同事享用,我也着实为她感到开心。

嘴里嚼着坚果,这几个姑娘小伙的故事走马灯地浮现出来,看似毫不相关的种种因果,联系起来,总觉得应了一句俗话,偏食不好,长身体的时候,总得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明朗的前路。

说到偏食,难免让人想起近几年来,多少年轻的孩子,高中文理科还没分清楚呢,讲到出国都是一脸兴奋:我读金融可以吗?会计是不是很赚钱?物理什么的,没前途吧,不是说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总而言之,想学商科或经济,十个里头就有六七个。

不知不觉中,商科取代了前几年的IT行业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曾经一群人争着去念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末了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IT民工,若论熟练度和人力资源还比不上印度同胞。而如今,投行股票证券,华尔街人士鲜衣怒马,召唤着广大人民群众,即使是没有过任何专业教育的人,只要努力也能成为出色的经理人。

于是乎,实用主义被摆在最前端,要学就学最热门的、最能赚钱的,最好一出校门立刻进入企业做高管的专业;商科为首,再不济也来个经济学,不但要学,还要早早学,本科出去,要申请没有背景,那就到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公司象征性地实习一番;到了学校,研究生不谈,甚至许多Junior、Senior专业的课堂,也涌进了大批Freshman;或者在国内读完商科,出国直接申请MBA去。一时间,开谈不讲CEO,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就好比吃东西。有油水的东西最香,白花花的脂肪下了煎锅,炸开一大片滋滋声,自然是肥美多汁,人人爱吃。不但自己爱吃,还要推己及人,朋友、亲戚、孩子……造就了大量偏食者,无论从营养构成还是健康影响上,都埋下了也许有天会炸开来的隐患。

首先,油脂类食物的口感。起初香甜,吃多了也腻味。从商学院的入门课程,从经济开始,无论宏观微观,无论曼昆还是萨缪尔森,每天面对的都是几十张甚至几百张一样的图表,供应与需求曲线,自由经济,资源分配的有效性,渐渐地一切思考都往利益最大化方面走,幻化成一个个美元的符号。既枯燥、也单调,即便熬过了这个阶段,思考的方向也会往一线方面走。

而真正谈到从商,无论是金融、人力资源、会计、还是市场营销,有的要求迅捷的反应能力,有的要求强悍的记忆和图像化能力,还有的要求一叶知秋的判断力,至少极强的原创精神和前瞻性眼光是在此行业有所成就必须的基础;若非如此,无法在形式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取得先机,为客户博得最高利益。这些能力和判断力,除了某些天赋异禀的天才,无不需要从特定的行业中锻炼,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总要实打实地锻炼一番,经过风淋过雨,从实践中培养common sense, 才有可能在实际Case中见微知著,灵活反应。不然,刚脱离了中国的高考,又浪费四年时间学习制式化的思考模式,反而限制了发展的空间。有多少本来应该做北岛、林语堂的文人,多少本应该如霍金、普朗克的理学家,甚至伊丽莎白邓肯或是刘翔,都关起门来研究曲线走势,实在暴殄天物。四年过去,厌恶商学,原有的才华又渐渐消磨,多么可惜。

其次,油脂类食物的市场。一时风光、一时衰落。无论什么好东西,若吃的人多了,吃的人广了,也总会从明珠变成鱼眼,何况只是个学科呢。放眼望去,几乎所有不确定自己想学什么主修的学生都学商,本科进去读商,历史专业到大二也想转商,要不然大学毕业改变主修方向,再来就是MBA,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下去,必然造成产业上的人才过剩。

美国社会架构稳定,本身机会就不多。从IT行业的沸腾到平淡就可以看出,大企业下层需要的是人肉机器,而不是天才;一定要是高质量而且又可以榨出油水的肉,才肯花上大价钱找别的渠道进口。而即便进入了公司,也就是按部就班,慢慢爬到中层,然后就呆在那个级别一直到退休;亚裔能做到高管的例子,着实不多。目前密歇根失业率提到全美第一,加州政府宣布破产,UCB的学生游行抗议涨学费;最后学费不涨,可劲儿地扩招。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MBA申请人数暴增,大量的本土人都找不到工作,中国的毕业生预备如何办?

当然,也可以回国发展,中国GDP逐年增长,要给海龟找到合适位置,一展长才年收入千万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多人的选择必然会改变市场的供求比例。随着目前市场对专业化精细化人才的呼唤,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商业型学生,即便海外归来,也未必能讨得到好。

如果一定要猛往嘴里添油水,即使一时之间看来丰满,可现实还是会趋于骨感。如果不能够把眼光从目前商业的火爆中脱离,只看三五年不看三五十年,只是随着大流往前走,很难说能够真正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说不定还会成为市场调节的牺牲品。纵然心怀凌云志,也终于要融入平淡生活,而发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那就真是以悔憾居多了。

>>点击查看美国留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美国留学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