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涉及四个大问题:
1、美本申请,应该从那些视角展现自己(文书写作方向);
2、如果想申请名校,在国内应该读什么样的高中更有优势?
3、美国留学在专业选择上有什么经验和建议?
4、本科留学好,还是研究生留学好?
一、请问男生在申美本过程中,除了标化成绩之外,应该从哪些视角展现自己优势和特长?
这个问题的回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应该是男生女生都通用的。
首先,通常在文书和活动列表中展现优势和特长。
第二就是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展现特长,但前20-30学校通常对此非常重视,前50的学校多少都是应该参考的。有一些极个别学校甚至对此非常重视,不看标化成绩,而主要通过几篇文书进行录取判断。
第三点就是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维度,从哪个角度展现都可以,但重点是要体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怎样才能在活动列表和文书中展现你一个怎样的人呢?
简单一点就是你的爱好和特长。爱好是你喜欢做的,特长是你做得好的。这两个地方都有可以展现的地方。通过展现你的爱好,体现你对一件事情的热情(passion),这是国外大学非常看重的;你也可以通过展现你的特长,体现你在某一个领域的天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复杂一点的展现就是展现你的性格。你是一个开朗的人还是一个内向的人,一个幽默的人还是一个细腻的人,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性格展现出来的。不过,性格的展现,虽然可以在文书中直接描述“我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更好的方式还是通过文字,在描述中展示出你的性格--前提是你真的能在你的文字中反映出你的个性。另外,其实还有一些不注意的地方,比如你的AP选课,可能也有透露出你的个性:你是兴趣广泛的人,你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还是比较在意分数的人,其实看看你的选课,多少都能感受到。
最复杂表达你是怎样一个人,则是展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你自己这几年活动的选择,你在文书中的事件选择,你在文书中的情感表达,其实都在表现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怎样的。因为你能成为怎样一个人,天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选择。正是从你的选择中,招生官不仅可以看到你的个性,还能看到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怎样的。
当然,在展现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文书中经常看到的:含糊不清,甚至看不到所表达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通常是:想表达的太多,所以反而让人不知所云。其实文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没有取舍。
第二个问题则是多头分散,这个问题常在Package中出现。当看完一个Package的所有信息,仍给人留下的是碎片性的、模糊的印象。这往往是Package里不同的内容没有协调统一的结果。比如,在文书中写自己如何热爱生物,但在活动中却没有任何相关内容,AP课程也没有相关选择。
第三个问题则是学生个性与学校个性的匹配问题。到了申请季,经过了很好的培训,学生和家长通常都知道,需要了解、突出学生的个性,但却忽略了如何突出个性中与所申学校匹配的地方。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孩子其实个性与特长并没有那么突出,是一个多面体。因此,就需要在学校申请时,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展现孩子不同的闪光点。比如,A校可能更在意学术上的精进,B校在意对社会的关注,C校关注在思想与个性。申请者需要根据所申学校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自己与学校需求最匹配的地方。当然,也许找来找去,发现自己和目标校要求就没有一致的地方,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这个学校可能不适合你。所以,这里其实也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申请时一定要了解目标校。
其实,上面的要求对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男生,美国大学的要求到底是什么?看了《选择》这本书后,我自己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美国名校从七十年代才开始招收女生。对于女生的选拔标准还在不断成熟,我们并未落后很久。事实上,从身边的案例看,聪明、独立、勇敢的女性比比皆是,真的并不弱于欧美女生。而欧美大学从建校初始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拔培养男生。一方面,选拔标准非常成熟。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身高、种族、家庭出身等要求,但对于男生的行为举止、性格品行还是有一些比较强烈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几百年来虽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不过其核心都是围绕西方价值观定义的,根本上都围绕西方价值观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去挑选人才。对于从小在中国文化下成长的男孩子,其实跨度还是很强的。这种差别,我个人觉得更多是文化差异,并没有好坏之分。也有人说,我的男孩是亚裔,从小在美国长大,也会有这些问题吗?我的感觉是有的。父母的影响!在美国,中国妈妈其实是有特定含义的。而且,从很多名校亚裔学生,特别是亚裔男生表现看,我觉得在美国社会中,从中国家庭成长起来的亚裔孩子其文化撕裂感还是挺明显的。我记得,某名校的一个亚裔学生说自己选择双学位的理由是:计算机是为父母学的,英语才是为自己学的。有自己的追求,而又不愿让父母失望,在社会文化与家庭文化之间的煎熬令人印象深刻(个人印象而已,也许有失偏颇,见谅)。
最后,如果从技术层面来看,给大家推荐两段话。这是前耶鲁教授在《优秀的绵羊》中写的,是一个对比,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以往的长青藤学校中,“Athletics were thought to build character-courage and selflessness and team spirit. The arts embodied an ideal of culture. Service was designed to foster a public-minded ethos in our future leaders. Leadership itself was understood to be a form of duty”. --体育是塑造性格:勇气、无私和团队精神;艺术体现了理想的文化;服务的目的是在我们未来的领导人中培养一种公众意识的精神;而领导力本身则是一种责任。
作者同时也指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athletics means no more now than physical training; music means technical proficiency; service means charity; leadership means climbing to the top".--体育仅是身体训练,音乐只是熟练的技能;服务代表慈善,而领导力则意味着向上爬。
这两段话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家长学生们花尽心思做了很多活动,并且把他们很好地写进了活动和文书,但却没有取得效果。因为招生官关心的是: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参加体育运动不是为了炫耀你的成绩有多么优秀,而是你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了你性格的哪个方面?你是否坚韧?你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这两段话对我的另一个启发就是:可以从任何纬度展示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学习、体育、艺术、领导力等等,都可以。但一定记住,这不是一个写给学校的功劳簿,而是为了告诉学校你是怎样一个人。所以,哪怕这个特长、优势和别人相比并没有多突出,但它表现了你性格中重要的一面,展示了你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都是值得书写的。
二、如果想申请耶鲁这样级别的学校,在国内比较好的学校上,还是在美国念高中比较有优势?如果在国内,四中,实验,这样国内最好的公立高中与国际学校相比,各有那些优劣势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
1、耶鲁这类学校(我理解是大藤)其实是努力+运气的事儿。如果不是三七开,至少是五五开。所以可以将其定为愿景,而不要作为唯一的目的。这样才可能轻装前进。我记得之前在大学家长群里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爸爸写的华裔儿子跟自己的对话。那个孩子说了一段另我非常感动又感触的话:“我们华裔虽然学业成绩不错,进大学结果也不错,但真正论到校园影响力(campus presence)还有比较大的差距。Campus Presence是真正热心学校的community,热心帮助学校里的同学,是努力You rise up by lifting others high而不是by pushing others down。如果你做事情是带着进名校的目的,你不可能愿意去做一些看起来’浪费时间’的事情,你总想找近道直通名校,你总想如何比你的同学更优秀,更有竞争力,所以你巴不得别人比你差,你不知不觉在这个追逐和竞争的过程中露出了’真面目’。”
2、和高考不同,美本申请的好处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Track,但依然面临同学之间的PK,最明显的就是GPA的PK。所以,之前如果有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先问:您对大学申请学校有很大的期望值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再问,您的孩子是否能在美高里很快地脱颖而出。如果孩子没有把握在短期内做到这一点,但已在国内的知名高中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就要谨慎考虑。如果还是要坚持去美国,可能要考虑是否需要降级适应一下。
3、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在哪里都可以脱颖而出。其实我觉得这个选择就与能不能上耶鲁这样的大学无关,而是在于让孩子早适应还是多享受与父母同行的岁月,当然还有经济上的考虑。
4、想提醒大家的是,美国高中其实也是分普通美国高中和顶尖美国高中的。顶级私校录取率高于其它普通学校同样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果是中国顶尖名校和美国普通高中相比,我觉得意义不大。
另外,不同大学也有不同的策略。比如,耶鲁就很喜欢在它的输送基地里选学生,不管中美都如此。哈佛好像不太一样,至少在国内不同。以往它每年总会从二、三线城市,或者不是很出名的学校录取学生。学生来源更丰富一些。所以,真的对大藤有契而不舍的追求,与其考虑在中国还是美国高中读,不如具体了解每一所中学之前实际的大藤升学状况。
5、国内的国际学校其实不是特别了解,感觉那些国际高中的孩子基本都是以英语为母语交流沟通,学校硬件设施更好,从学习的小环境看,我理解更像国外的高中,也更方便未来的融入。国内公立校的国际班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有努力接轨的,也有纯粹追求升学的。但是即便努力接轨的而学校,总体而言,也还是更像按照国外高中模式构建的中国高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都是中文,只是在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方面采用美国模式。我个人感觉,这种类型的学校,可能最适合帮助大多数从传统中国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向美国教育转型。当然,国内学校中最中国的地方还是在于家长们的焦虑,和国内的高考班氛围我理解是相差不大的。
总之,每种类型的学校优缺点各有,可能每个孩子适合的也不同。几个需要考虑的选择包括:
a、大学目标校的范围。这个目标校是否有生源校,如果有,就要优先考虑到生源校就读;
b、高中学习的目标:纯粹的考学还是为大学适应做准备,或者想有个更接近国外高中生的生活;
c、孩子的个性和适应性。
6、最后,有一个非常个人的个人意见。在我来看,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必要为了根本不确定的未来牺牲真实的现在。我希望孩子度过真正的高中生活,在这个阶段的每一天尽情享受青春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友谊的快乐,而不是将高中看成申请大学训练营。所以,如果让我们再次选择高中,我们还是会在家庭亲情、经济状况的前提下,选择孩子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学校。至于他能上什么大学,并不是我们考虑在哪里上学的核心要素。
三、您在专业选择上有什么经验和建议?专业选择是否要结合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这个问题我很早问过一位我的大学同学,他现在在美国大学教书,我问他有什么建议。他说了两条:
1)follow you heart;
2)不管学什么,具备以下两个能力最关键:
a.Presentation的能力,能讲你的想法很好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信服;
b.用数据/大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未来不管哪个行业都会用到。
所以,对于孩子的专业选择,我基本都是放手让他自己选择,我会给他建议。他开始想本科学金融,还考虑过沃顿。我给他看了很多资料,告诉他金融不是本科合适的课程,如果想学,可能研究生时会更合适。而且,数学、物理对于金融的帮助很大。他也逐渐认可了这个观点。不过,孩子变化很大,也许到了美国,他的想法还会变化。因为这一年,他已经在数学、物理、历史、音乐这几个专业里转了至少一圈了。我觉得没有关系。我希望他在美国大学里接触更广阔一些,艺术、建筑啥的都可以看看,也许最后会选一个现在完全想不到的专业。没准还是计算机呢。当然,我同学的话我还是希望他记好,因为不管选哪个专业,有这两个能力,我觉得他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我是不赞成结合专业就业考虑专业选择的。1)一是年轻时都不追求一下梦想,蛮可惜的。哪怕选错了,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更新;2)所谓就业考虑也只是现在的就业考虑,谁能考虑到未来五年的,就算五年变化不大,谁知道未来20年、30年又怎样?所谓好找工作,只是新陈代谢快而已。生物也曾面临过迅速热起来又冷下去的问题,我觉得经济专业也会如此。既然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给未来一个确定的保证,不如随心而做,至少不亏待自己。
不过,其实还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是国内高考,我是绝对不会考虑未来专业选择的问题。但在美国读书,还是有一个考虑。就是所学专业和留美机会的挂钩问题。STEM的专业与文科专业相比,留下来的机会会大很多,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话说回来,真的想留下去,估计起决定要素的应该还是有多大的愿望。几十年前比现在的困难大多了,不是依然有很多人留下来了。所以,我会把这些问题都告诉孩子,让他了解选择专业所要面临的要素。但是,真正的选择还是要由他自己来做。
四、您认为在国内上北清,研究生再到美国上,相比直接上美本top30,这两条路的区别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确定问题的前提和假设。
前提就是:我们谈论此问题时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
假设则是:既然题目写的是北清,国内两所顶尖名校,我理解对应讨论的应该是美国的一流大学,比如藤校、芝加哥、杜克、斯坦福、伯克利这样的学校。
在这样的前提和假设下,我们先看看这两类学校的共同点是是什么。
吴军在《大学之路》中曾转述约翰纽曼的话:“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选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和判断力。”
所以,如果在我来看,这两类学校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两群非常优秀的青年学生。从这个角度,无论进入了哪里,都是非常棒的。
那么,差别在哪里?在我来看,差别就是孩子在这样两个群体里生活,能从周围的伙伴中学习到什么的差别。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视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学生群体。我相信,将来真正决定孩子走怎样道路的,并不是他们上了哪些课程,而是他们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群体中学到的东西。
我父母在清华工作了一辈子。我妈妈谈起他们同事关于出国留学的看法会说:有不少老师觉得,国内的本科教育并不比美国差。我想,他们可能更多是从学术角度来看的。我个人觉得,中国本科和美国本科其实本质是不同的。现在的普遍认识都是,美国的大学教育精华在本科教育和博士生教育,而一流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则更强调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清华(北大咱不熟悉)虽然是仿照美国大学所建立,近几十年都是以培养工程师为荣,每一个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选定一个专业。四年后,让一个在机械、电子等领域经过了专门训练的工程师和一个受的是文理均衡教育重在思维模式建立的学生比较在工程方面的技能,显然是关公战秦琼的一个比武。
所以,这个问题本质就是两条路的问题。是打算在中国环境和一群接受东方文化的聪明人学习,还是在美国环境和一群接受西方文化的聪明人学习;是打算在18岁就开始职业教育还是打算18-22岁时摸索人生。我个人认为,这两条路的选择只是学生和家长的决策,依然是没有孰优孰劣的。
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倾向去美国读本科呢?因为我看到现在在中国顶尖大学读书的孩子,很多从大二,甚至大一一走入大学的校门,就开始花费很大精力在如何申请美国的研究生。他们准备英语考试,选课、学习、科研、活动的目的都是将来能去美国读研究生。在这两所顶尖大学里,他们没有全力以赴去利用最好的资源学习,而是花了大量精力去做申请美国大学的工作,我觉得真的可惜。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就去美国读书好了。
当然,我也认同另外一些家长的意见:在国内读大学,有熟悉的环境,有未来工作的人脉,或者因为孩子还没有想好。我非常认同最后这个意见,我觉得这才是没有去读美本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因为,不管是出去读还是在国内读,都应该是孩子们的决定。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最后就是,真正有想法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开始。
>>点击查看出国留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美国理工科申请问题汇总
想要去美国读理工科的小伙伴们,以下是理工科同学申请研究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汇总了申请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 2018年美国大学早申请
- 该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
- 招生官不看好的几类暑期活动
- 国际生申请美国研究生需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