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绽放自己:一个勇闯世界顶尖商学院女孩的精彩人生(6)

所属专题:美国留学生活  来源:沪江留学网    要点:我就这样绽放自己  
编辑点评: 从1999年读大学到现在,一晃已是十多年,看起来和同辈人一样都经历了读书、工作、结婚等相似的过程,但我深深觉得每个人生活质地的构成与独特经验的积累,其实都来自那些你计划外的事以及你与世界互动中每一步的主动选择:比如去哪里读书,干什么工作,与谁结婚等等。我就这样绽放自己,告诉你一个勇闯世界顶尖商学院女孩的精彩人生。

第二章:朝夕闻道,学无定术

Show me the poof (告诉我你的论据)与How's so(为何如此)是教授最常对学生的追问。这种实践作风让我在做人做事上受益无穷。

芝大教义——海德园精神

美国是个讲究个性的地方,所以这里的高校也都秉承着自我的个性化教义。芝大长久以来就以学院派自居,来了以后发觉,确实在这里茫茫白雪的冬天里,回家做学问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里的诺贝尔奖学者辈出。商学院虽然更面向社会化的职业教育,但作为大学的一部分,自然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着海德园的学者精神。

你的诗篇是什么?

从第一天入学起,这里最明显的精神就是独立。“Flexibility”(灵活性)不是一句空话,来了就要全权自主选课。“Challenge Everything”(质疑一切)也不是当初印在宣传手册上一句空洞的院训,上课的时候需要时时质问教授;与同城的西北大学完凯洛格商学院多数依靠团队作业不同,这里的个人作业量也占了一半,教授热切地希望读到属于你的个人观点。“You need to have an opinion!”(你需要自己的观点),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活动中,最不受欢迎的只怕就是随声附和的好好先生,总是来一句“我同意”。有观点其实是对学生很高的要求,包括精神自由、富有胆识、敢于创新以及自主领导的多重素质。相比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芝大更希望培养一个独立的思想家,并具有悯人悯世的情怀。这个理念从本科贯穿到博士,弥漫在整个海德园中。这也是为什么商学院申请文书中,芝大总会让你写“What's the pressing issue facing mankind today?”(你认为人类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What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way you think?”(什么彻底地改变了你的思考方式?)等这种与思考紧密相关的命题。

第一学期的领导力课程中,我们看了许多著名电影的片断。有一部《死亡诗社》,以前看过,但在这里重温的时候特别有感触。由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老师基丁先生在教育学生时说了以下一段话:

Keating: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To quote from Whitman, “O me! O life!... of the questions of these recurring; of the endless trains of the faithless—of cities filled with the foolish; what good amid these, O me, O life? Answer. That you are here—that life exists, and identity; that 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That 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What will your verse be?

Now we all have a great need for acceptance, but you must trust that your beliefs are unique, your own, even though others may think them odd or unpopular. Even though the heard may go “ That's bad.” Robert Frost said, “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 want you to find your own walk right now, your own way of striding, pacing: any direction, anything you want. Whether it's proud or silly. Anything. Gentlemen, the courtyard is yours. You don’t have to perform. Just make it for yourself.

我们读诗写诗,并非为它的智慧,而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人类充满激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是维生的基础。然而,诗歌、美、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引用惠特曼的诗“啊!我!这个问题不断重演的生命,在载运无信仰者的绵延车厢中,在充满愚人的城市之中,身处其中的意义为何?啊!我!啊!生命!答案是——你在这儿,使生命存在,使其有一致性,使这个强而有力的戏演下去,而你能贡献出一篇诗歌”,使这个强有力的戏演下去,而你能贡献一首诗,而你的诗会是什么内容?

我们都非常需要被接受,但你们自己必须相信,你们的信念独一无二,纵使别人可能认为它奇怪、不受欢迎,纵然大众可能会说好烂。劳勃佛·洛斯特说过:“树林里两条岔路,我选比较少的人走的那条路,这就是分别所在。”现在我要你们找到自己的步态,你自己迈步的方式、姿态、方向,随心所欲。不管是洋洋自得还是傻里傻气。各位,中庭是你们的了。你们不用表演,只为自己走路。

在这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写出自己的诗篇。

杂食性生存

芝大的另一条主要教义就是以跨学科为根基的学习。当今世界,任何知识都需要融会贯通,没有学科可以孤芳自赏,尤其是商学院里这些面向社会与企业的课程。所以在讲授经济学的时候教授会讲幸福学,讲金融学的时候会纳入组织行为学,讲战略分析时领悟博弈论,讲领导力的时候需要心理学等等。

对于一贯杂食性的我,这正对极了脾胃。美国的学校大都允许学生跨学院选课,包括一些著名的本科导论或高深的博士课程。原本以为在这里不会买闲书,商学院上课通常是案例与讲义,书都是辅助性的,偶尔有一些强制规定的教材,也可以从图书馆或上一届同学那里借到。但事实上,我还是买了许多闲书,走的时候放满了两个大书架,以至于毕业回家时哪些书送人,哪些书带回来都挣扎了好久。当然,这些书大多不是以前看的小说诗歌,都和商学院课程有些关联,受教授推荐的“闲书”。比如前财长描写金融危机的《危机边缘》,芝大教授写的《魔鬼经济学》,或者类似小说描写史上经典并购案例的《门口的野蛮人》等。时间有限,我远没能看完这些买来或借来的书,但现代社会需要一种对海量信息掌握的广度,我学会了挑些重要的章节来读,结合课程,力求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

到第二年的时候,我觉得第一年贡献给找工作的时间太多,而宝贵的学习时间已所剩无几。同学们也都有此感,于是第二年出现了自觉学习的高潮,大家都分头去旁听那些之前没有机会或没能竞标上的课,希望在毕业前能尽量从海德园中再汲取一些养分。越听就越觉得自己的浅薄,光是商学院里开出的近百门课程,两年中我们也只能选取二十来门,余下的探索似乎没有穷尽。虽然有许多人现在对MBA教育持讥讽态度,觉得远不如工作中实践经验来得直接。确实,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然而正因为我们一生无法从事这么多种类的工作,在读书期间形成一个完备的硬性知识与软性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体系才尤为重要。就像一位我喜爱的教授说的,“两年中学习的知识也许你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很快会忘记,而只记得并运用那一部分与你当下工作有关的内容。比如搞金融的也许不会再记得营销之术,分析助理也许一下子用不上什么领导力与团队管理心得,然而我们商学院所做的是打下你的根基,使你对各类知识与技能产生一定意识(awareness),这些意识在日后会慢慢浮现,你将会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受益”。

物种在进化,有一颗好学之心总是没错,所谓技不压身。科技发展太快,哪一天我们现在奋力苦学的知识也许就变成了屠龙之技,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有其真谛。只不过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开明地去接触和试着消化各类食材,怡情养性的甜点没准以后就成为你的主食。乔布斯也没有料到大学时学的书法会奠定今后苹果电脑独特的美学界面,你说呢?

爱我,就证明给我看

实证主义在西方根深蒂固,至今盛行。西方哲学的本宗是分析性的,对于东方的神秘的“形散神不散”完全无福消受。因此,这里不仅是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也绝大部分采用了实证主义的思想。而芝大又特别强调论据的实证基础,因此与我校密切相连的热点名词无外乎是“量化分析”、“事实依据”、“实验论证”、“经济学派”这几项,以至于从前北美的商学院便划分以哈佛商学院为首的案例派和以芝大为首的理论派。现在当然大家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趋于大同了。

不过有时,我也觉得学校把知识太当回事了。开学与毕业典礼上,学院主任本人就是个经济学家出身,所以他殷切寄语新一届的学子们能谨记芝大校训“益智厚生”。在世界陷入危机的时候,从西方的三重自救(宗教、知识、审美)上至少可以找到知识自救。一开始对这种学院派气息太重有点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好笑,后来慢慢在学习生涯中体会出其好处。

两年中所有学的课几乎没什么能靠“吹”过关,哪怕一开始我以为的那些软性课程比如战略、营销、行为科学等等。没有事实论据,就不要随便写假设。一方面,商学院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直觉,但另一方面光有直觉是无法立足的,实践直觉是真正值得骄傲的事。“Show me the proof”(告诉我你的论据)与“How's so”(为何如此)是教授最常对学生的追问。这种实践作风让我在做人做事上都受益无穷。

是的,爱我,就请证明。

>>点击查看美国留学生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我就这样绽放自己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