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孩子,或是抱着看传记、看故事的好奇心来听听别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为自己的出国留学路做好准备。不管属于哪一种,这篇出自一位平凡女生之手的文章,讲述了她四年美国留学申请的奋斗历程,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希望准备申请留学的孩子们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平凡女生四年美国留学申请全记录:背景搭建,留学文书写作,教授套磁,心路历程。
写在前面的话
“困难像堵墙,许多人撞上了就回头了,而我,撞了也不回头,我要跨过去!”这是四年来,我一直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在机票的事宜定下来后,申请各项事宜已经进入尾声。2个月后即将去“攻陷”美利坚的我,决定在这个充满离别情绪的毕业季,给有着“留学梦”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我这个“搞事棍”的经验。希望帮助迷茫中的你找到方向,同时,也给已经在路上的你打些鸡血。
本文虽然写的是出国留学申请经验,然而我认为文中所表现的思维模式及奋斗精神却适用于所有正在拼搏的我们!
话不多说,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主要背景及申请结果:
211院校 环境科学专业 本科
GRE:1290(V:490, Q:800)+3.0;iBT:100(Reading 29,Listening 27, Speaking 19, Writing 25)
General GPA:3.7/5.0 Major GPA:3.8/5.0
科研经验:院级研究性项目1个(大一)
省级研究性项目1个(大二)
国家级研究性项目1个(大三)
获奖经历: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竞赛一等奖
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
问答知识竞赛一等奖
实习经验:英国交流学习
香港某科技公司实习
推荐人:院长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副院长)
香港实习公司老板
最终申请结果: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工学院能源化工系 硕士(实验室助理)
综合来说,我是一个跨专业(理科转工科)申请者。对于一个女生来说,确实还是蛮辛苦。当时我的朋友们听到我的决定,都表示不理解。现在自己回想,也在怀疑当时脑门是不是被门板夹了!不过,即便时间倒流,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我把美国留学申请结果分为了5个等级(满意度依次下降):
1全额奖学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全额奖学金+做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事情
3没奖学金(或半奖学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4没奖学金(或者半奖学金)+做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做的事情
5悲剧地走不了的...
我既幸运又有少许遗憾地属于第3类…但是,正如Jobs说过,”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them looking backwards.” 也许,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有小小的遗憾也算一种“残缺美”吧!
OK,接下来,我将向大家述说我的申请之路了。
首先,先问一句,大家认为成功的申请有什么要素呢?
爆高的2G + 1T?丰富多彩的科研经历?校级、省级甚至于国家级的奖项?
对于这些回答,我认为既是对的,也是错的。我认为成功申请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光鲜亮丽的材料,更重要的是你如何整合、包装你的基本素材。“单纯地拼凑”与“有的放矢地整合”出来的结果一定会有天壤之别的。我一直认为出国留学申请就是一场marketing,只不过卖的产品是你自己本人!
下面,我将从四个时期分别阐述一下这场营销活动。每一部分我将会先叙述我自己真实的经历(既有值得借鉴的、也有可以批判的),然后,再根据平时收集的一些师弟师妹们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二)生长期:Enrich yourself
适用人群:已经确定出国留学的大二&大三学生。
OK,很高兴地告诉你们,恭喜你们成为“留学大军”中的一员。恭喜你们选择了这条我个人认为是众多选择中,战线最长,对脑力、体力、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路。这个时期历时很长,所以接下来的篇幅也很长!但是,我告诉你,看完了,绝对值!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左顾右盼,身边的同学谁和谁搞暧昧啊,哪个哪个做了学生会主席啊,哪个哪个参加了一个校级甚至省级比赛啊…这些都与你无关!你想啊,你去留心别人的生活,能给你的考试加分吗?所以说,人最难的不是作决定,而是坚定地看着你的决定!“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阶段,属于个人软、硬件素材组建时期。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发展大纲:大二,保持GPA不跌的情况下,攻下GRE;大三,提高GPA,搞定iBT,并且投身入实验室进行科研!
我不想过多地谈及GRE& iBT的备考技巧,因为比我英语厉害的人多了去了。然而,我想说几句备考过程中的解压方法:第一,厕所呕吐法,我曾经试过一次强迫自己连续背了4个小时的单词,结果背完一抬头,就有种胸闷的感觉,跑到厕所,扣喉,吐了,爽了,去饭堂吃个饭,回图书馆继续背;第二,嚎啕大哭法,我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状态特别差,看了就忘,忘了又要看,越看越烦,觉得自己怎么TMD那么笨,这个时候我对自己说的就是,“女孩,哭吧,哭吧,不是罪!”哭了,擦干眼泪,继续背!第三,泼妇骂街法,越临近考试,我当时的心里压力就越大,我试过跑到操场大喊:“你妹的‘God Read English(GRE)’,姐要是以后去到美利坚,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烧了你妹的(此后省略100字)…”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的很傻,不过谁没年轻嘛,做些“出格”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我的G&T成绩不是特别高,那是因为我英语底子极差所导致(四级考了2次:490+ & 560+;六级考了2次:都是490+而已),但是作为一个低起点者来说,我还是超越了自己。个人总结了许多“6D私密备考经验”,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下联系我,totally for free^_^
接下来,我要着重分享的个经验:进入实验室
先说投身科研吧!在大一玩闹的时候,我跟班主任关系好,一次跟他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我们院有个教授是有个人的实验室的,当时我就瞄上了这个老师。后来,这个老师也就是我的恩师,一个我要感谢一辈子的人——John。
大二下学期(2010.6)我考完了GRE,碰巧John给我们做讲座!我抓紧这个机会,围着他,有的没的问了一堆问题!John是一个talkative的人。我们聊了很久,其他学生都走光了!这个时候,我抓紧机会:“老师,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够进入你的team,跟你在实践中学习呢?”就这样,一个星期后,我成为了第一个没有上过John一堂课的学生,开始了我的科研之路。
结合我自己的兴趣,我选择了从事环保仪器研发的研究课题,并在John的引荐下与一个香港科技公司合作,在对方boss——Pierre的亲自指导下开展研究。后来,碰上了学校组织“挑战杯”科技竞赛,我们也报名参加了。在比赛进程的敦促下,我们加紧了研发过程。我试过连续几个晚上通宵,呆在实验室做实验、修改报告。最搞笑的一次,我早晨6点钟睡下,8点钟的闹钟没叫醒我,结果一睁眼,发现一大堆师弟师妹在外面准备上实验课,我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地就在大家面前飘过,囧!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从事着枯燥重复性的实验,这让生性活泼的我产生过无数次恶心想死的念头,我也千万次地问我自己,真的要搞研究吗?这期间,我也出现了浮躁的心态,被John狠狠地骂过几次。最严重的一次,John一拍桌子,对我吼了一句:“你到底知唔知你自己在做紧乜!!(白话原文)”John的当头棒喝让我突然惊醒,我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并作出计划调整。最后,在John和Pierre的指导下,以及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很幸运,我们的项目过关斩将,进入了国家级比赛。还记得,在国赛现场,被复检的时候(注:优秀作品是要被二次审阅的。),我还跑到我们学校另外一支队伍的摊位去看“热闹”。在整个比赛中,我的心态都很好——在紧张答辩的过程中,我还不忘跟评委老师们讲讲笑话。我想,这与John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做科研,你就要洗湿头,沉落去搞!对于D外在噶label,平淡D去体就得!(白话原文)”我想,也许就是平静的心态,让我们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在给John报喜的时候,他只是轻轻地应了一句:“嗯!”
总而言之,我要感谢John,他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益友。在2年的实验室工作中,我不仅学到了做科研的基本方法,逐渐地培养起自己科研素质,更重要地是在John的感染下,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并接受我自己,学会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体现在我后面的申请材料(Personal Statement)当中就是,不仅展现了我的科研技能,还展现了我的科研素养。所以说,我们在从事科研项目的时候,在结合自己兴趣的前提下,老师也是很重要的选择!
一些问题及回答:
a 科研可以出哪些成果?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出Paper,哪怕你发表《吐鲁番学报》。老实说,国内的这些神马奖啊的,老外还真看不懂!如果你还搞个校级的奖,那就更加meaningless。不过,本科生发paper。
b 如何选择研究方向?
像我们学习环境专业的孩子们,研究分支很多,水、大气、生物以及土壤等。首先,我建议你还是先上上那些老师的课,问问师兄师姐各个方向一般在研究些什么;其次,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国外那些老师的个人主页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For example,我个人是做Aerosol的,所以,我会在google里面输入“Aerosol Harvard”,这样一来,Harvard里面所有做aerosol的老师就都被我搜出来啦!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同义词替换一下关键词。For example,你可以输入“particle Harvard”,这样,一些漏网之鱼估计也被你“人肉”到了。
(三)成熟期:Decorate yourself
适合人群:大三下 & 大四上进入申请期的孩子们。
进入了申请期(9月至次年3月),这是一个冲刺的阶段,基本上所有的申请材料的素材都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一个组装的过程了。我更加形象地把这个阶段形容成一个编故事的故事。成功的关键在于,谁的故事说得更动听!
这里我将从材料准备以及选校两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是材料准备。因为我本人是一个转专业的学生(理科转工科),本科理科学习更多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工科技能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的材料所要传递出来的一个关键信息就是:我是一个qualified的工科学生。
先说CV:原则1——针对性,在我的CV中,我注意筛选了我的科研经历,把大一大二的一些比较“傻B”的经验省略,留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对于我来说,一些工程类的研究项目就远比一些纯science的项目有价值;原则2——重点突出,在对于获奖经历的罗列中,我并没有一股脑门地把所有获奖经历全部陈述出来,而是选择了最突出的几个写,如国家级、省级奖项。那些啥子你大一大二获得过一个歌唱比赛几等奖就没必要写啦,写你最shinning的奖项,级别从高到低写,大约4-5个足以,除非你的国际级、国家级大奖多到数不过来;原则3——权威性,对于国外的教授来说,他们知道中国“水货”很多,所以,他们对许多“中国权威”是保持怀疑态度,因而,我们要在我们的经历中加入一些“洋”货。我很幸运地拥有一段英国交流学习经历以及香港实习经验,这些都是加分点;原则四——分类明确,CV当中的分类十分关键,这反映的不仅仅是排版美观,更重要的是你的归纳以及总结能力。我一开始把自己去英国的留学经历放在了education background里面,最后被John骂了一顿,因为我根本没有拿过这个学校的文凭,怎么能把其归类到education background里面呢?!最后,我们决定把其放到field trip training里面。不要以为你堆砌一堆材料,老外明白内容就好,你分类不好,把他看糊涂了,印象分就飞啦~原则五——注重细节,特别是那些想冲刺Harvard,Yale的同学们啊!!这点我必须提醒你们,一点要花时间检查格式,每一个标点符号后面是否有空格。不要以为老外不看,你在跟众多优秀的竞争者比赛,当大家情况都很近的时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可以从侧面反应你做事的严谨程度!以上关于CV的一些经验。
再说PS:这个东西比较主观,但是也是最好展示你个人特征的材料。这份东西只有一个原则——可信性,意思是,你要能够自圆其说,你所有的point都必须有论据的支持!因为我是理转工,那么一开始我就要告诉别人我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我就告诉别人说,因为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基础研究是需要技术发展作为支持的,同时我个人也喜欢动手操作类型的研究。接下来,你就要告诉别人你为之做了哪些努力。我就告诉他们,作为一个理科生,我首先保持了自己本专业的GPA,然后我有意识地去选修课程,如公选课,旁听等。再接着,你要告诉别人你努力后的成效,即你把这些东西学到家了没有。于是,我再告诉别人,我把学到的东西都用在实践项目中,做了一个project,并且这个project还获奖了。这就是整个PS的思路,当然,你可以稍微在里面加点小故事,比如说你在实践项目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你把它们克服了,展示一下你的科学素养。这么一来,我的PS便变成了一篇生动、合理的理转工女生奋斗史。总而言之,你写PS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围绕着这个目的用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接下来说说RL:找推荐人原则——彼此了解,多样化。我是John和Pierre co-supervise的,他们一位是学校内导师,指导我研究方向,一位是实习导师,指导我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所以他们两人之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另外,我选择了我们院的院长,因为他曾经是我的任课老师,可以证明我课业学习能力,同时,他作为院长,可以证明我个人综合能力(社团、个人品质等)。所以,3位的推荐信组合起来便从一个客观同时全面的角度展示了我的能力。另外,我也很幸运,这3位推荐人都是十分负责任的,都是亲自执笔为我写的推荐信。还记得李院长与我在凌晨1点往来20余封邮件讨论推荐信中的细节。在此,深深地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
最后谈谈一些其他的材料:成绩单、在读证明,这些去学校的教务处开就OK,“一条龙”服务啊!有些同学可能想开GPA排名证明,这个是去学院的教务处找教务员,记住哦,是学院,不是学校教务处!!资产证明,看学校要求,有些学校没明确要求就不要弄,要弄的话,去银行开就OK,告诉他留学的资产证明,就会有“一条龙”囖。这里多嘴,提醒大家一句,在开资产证明的时候,一定记住让银行把存款人名字的拼音打出来!!我在建行开存款证明的时候,那些人居然没有把我妈妈的名字的拼音打出来,结果学校就告诉我“your bank statement did not include an Englishname on it that would enable us to match it with your sponsor”,顶!最后,在寄送材料的时候,看清楚学校给出的list,因为很多学校在录取前不要求寄送成绩单原件,帮助我们省银子啊!另外,告诫大家,寄送材料不要选中国邮政EMS,又贵又慢!!!
接下来,谈谈选校的问题了。在选校过程中,我的咨询师Cherry并没像外界传言所说的咨询师一样,限制我选校的范围。所以,我选择的学校都是类似于Harvard,Columbia,WUSTL,CMU,UC-Berkeley等,没有拉开学校层次,这可能也是我申请过程中的失误之一。当时,我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在实力不错的情况下,应该冲刺一些一流学校。但是,也许是因为包括John和我都是信心太足的情况下,在进入申请季的时候,我忽略了选校前与老师的沟通,对于一流的学校我都是选择“强申”,即与对方学校教授没有任何联系便先申请,申请后再联系老师。“强申”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几个教授会告诉我:“Ur extremely excellent, however, I am not going to take studentsthis year…blablabla…””I am going to have my sabbatical these year.””…I don’thave fund at this time…”所以,正确的选校过程应该是:列出你想去的学校,然后马上发E-mail问教授,在得到positive的回复再去申请。选校的过程应该注意把学校的层次拉开,一般前十2所,前三十2-3所,前五十2-3所…依次类推;发邮件给教授的时候,不要幻想每个教授都会鸟你,一般发10封,有5封回你,你就求神拜佛了,有2-3封是positive的回复,你就祖上积德了,如果有1-2封还是十分积极的回复,那么,兄弟,去买**吧!!有了这些回复,我们大概就可以把学校narrow到8-10所左右,接下来,提交材料,交钱吧!这里,我还想特别提几句写E-MAIL的技巧。有些人认为教授会很忙,邮件要短!我个人认为,邮件应该言简意赅,但不应该刻意追求短,而什么东西都没说。你要全面地阐述你写E-MAIL的目的:介绍你自己,表面你的求学意向,对该教授的兴趣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要让对方教授感受到你是真诚地想跟他读书的!
综合来说,这个时期是申请的关键时期,需要你静下心来好好构思,好好经营。我个人感觉自己在这个时期做得最不足,因为那个时候对于自己信心太足;另外,由于自己的责任心太强,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忽略了对申请工作的分析。所以,如果可能,我建议师弟师妹们进入这个时期,一定要先放下一些手头上的工作,认真地分析潜在学校、老师的信息,做出“性价比”&“针对性”最高的决策!
一些问题及回答:
a 如果没有获奖经历、没有Paper怎么办?
我认为,有没有获奖经历并不重要。因为,外国人知道你们中国所谓的“奖”都有水分。另外,你的Paper和奖项就是为了告诉别人你能做什么。所以,与其华丽丽地展示一堆奖项,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告诉别人你在参与的项目中,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未来你还打算做什么。这样一来,你展现的就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实力档案”。Always keep in mind: 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o-calledlabel.
b GPA不高怎么办?
GPA不高有3种情况:第一,全班整体GPA都不高,这个时候你可以show一下你的Ranking,如果你的ranking很高的话;第二,如果你的GPA确实不高,但是它逐年呈增长状 的话,那么你也可以在你的PS或者CV里面体现一下,告诉别人你是有potential的;第三,如果你都不符合前面2种情况,那么,就啥都不要提了,把其他方面搞好吧!总而言之,GPA还是蛮重要的,特别是冲刺一些常青藤名校,4.0+/5.0还是需要的!
(四)结果期:Sell yourself
适合人群:已经提交申请、陆续等待结果来临的孩子们。
在已经提交申请到结果出来这段时期,许多人觉得无所事事。其实,即便deadline过了,许多学校的审材料过程还没开始。这个时候,稍微给点力,很有可能奇迹就会发生:rej变ad,ad变offer…那么,具体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2段与教授们交流的经历。
第一段,跟wustl的Prof.Chen:在申请提交了之后,我当时是马上礼貌地告诉老师,我已经及时提交了资料,感谢您的关心,顺便问问老师,能否推荐一些paper或者书籍让我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学业。当时,老师十分nice,告诉我,现在我应该珍惜剩下的时间,多点陪陪家人,多点跟同学相处。(老师真好人啊啊啊啊!!)但是,什么都挡不住我“一心向学”的心,我在老师如此nice的情况下,赶紧抓住机会,提出跟老师聊电话的要求。我还记得第一次跟老师聊天的时候,貌似是小年夜那晚,舍友们都回家了,我在宿舍等到10点半,跟老师用skype聊了1个半小时。从申请准备,到各自的研究方向,甚至于生活的爱好等。完全不用紧张,就像平常跟大人聊天一样,只要是不触及原则性的东西,什么都可以聊。老师也是人,谁没个兴趣爱好的?你想呀,你去到异国,如果读PHD的话,现在跟你聊天的人,很可能你要跟他相处5年之久,聊聊生活更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二段,跟HKUST的Prof.Chan:遇到Prof.Chan真是一个十分偶然的事情,那是我参加了一个我本来没打算去的workshop。发现Prof.Chan也在嘉宾中,很早之前我对他就有所了解了,于是,趁着会议的break,我赶紧让John把我介绍给他。John以2秒钟的时间把我介绍了出去(唉…了解John的人,大家都懂的/(ㄒoㄒ)/~~),我便囧囧地“认识”了Prof.Chan。由于是面对面,而且在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介绍下,我只会说一句话:“老师,我很仰慕你…(囧,我是抽了哪门子的筋?!)”最后,Prof.Chan只好敷衍我说,晚上发邮件给我吧,就跟其他人聊天去了。我勒个去啊!我怎么能够容忍自己如此地憋屈,接下来的讲座,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一个脑门在想怎样才能让Prof.Chan注意到我。于是,在下一个break的时候,我再次找Prof.Chan聊天,这次“有备而来”的我,很好地展示了我自己,从我个人的研究经历到他的研究,我都分别一一提及。这次,Chan注意到我了。晚上,我乘胜追击,发了邮件给他附上我的CV。第二天早上7点,我收到了Chan的E-mail,他要求跟我fact-to-face talk,讨论我未来研究方向!Bravo!!原本,这天我已经有其他安排了,但是为了这个可能关乎我学业前途的事件,我毅然推掉了原本计划,去见Chan。接近半个小时的全英面试是十分愉快的。最后还有个搞笑的小插曲,Chan最后用粤语问我:“你可唔可以讲白话噶?”我一脸囧像:“老师,我得嘎…”唉,还辛辛苦苦用英语聊了半小时。
总而言之,我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千万不要闲着,大可以主动地要求跟老师聊电话,多彼此了解了解,对申请结果绝对是有益无害的。即便你最后并没有选择那个老师,但是,你又认识了一个在你未来发展领域中的“领头羊”,这该是多么大的资源啊!!
在申请结果陆续出来之后,我们便要开始面临选择最终的学校了。我接下来分享一下我选校的心路历程。虽然被Harvard,Columbia,UC-Berkeley这些名校拒绝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好学校向我伸来了橄榄枝。那些连要跟那个老师、做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program被我果断忽略,最后剩下WUSTL和HKUST是最让我难以抉择的:WUSTL有着很好的老师,做着我喜欢的东西,而且USA是我四年来一直奋斗的目标,只是费用较高,而且治安也让人堪忧;HKUST也有着很睿智的老师,做着最前沿的研究,离家近,可以照顾爸妈,最重要,我很喜欢香港这座城市。面对抉择,我让自己冷静下来,用笔在纸上做起了一道“人生选择题”。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你喜欢什么?第二,你的梦想是什么?第三,有什么东西比梦想更重要的吗?
最后我的答案是:以梦想为导向,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其比拟,因为,梦想无价!所以,WUSTL成了我的最后选择!
尾 声
在按下录取函上面的“Accept”按钮的时候,四年的种种浮现脑海:那张与留美女博士一起坐过的小红桌,那本被“五马分尸”的红宝书,那首在实验室深夜单曲重播的钢琴曲…如今,这些都rewarded了!
我的申请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因为备考GRE导致挂科,哀求老师开点小灶;曾经因为怀疑自己的选择,而连续失眠;曾经因为繁重任务堆积的压力,跑到操场放声大叫!但是,我也曾经因为迅速背下一个list单词而飘飘欲仙;曾经为了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而大声欢呼;曾经为了收到套磁教授的邮件回复而欣喜若狂…我感激上苍给了我这段有笑、有泪的经历,它让我从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小屁孩”变成了如今一个有梦想,懂得奋斗的“圣斗士”!
如今,留学申请的这座墙已经基本被我撞到了,在即将到来的8月,我将飞往那个充满梦想的国度,去迎接一堵堵更高更厚的墙!所以,亲们,请祝福我,也祝福你们自己,让我们生命中那一堵堵高墙都被我们撞到在大地上!!!
发表文章后,陆续收到一些师弟师妹们的问题,陆续补充一下:
a.什么时候进行套磁最好?
个人建议,越早越好啊!没考G&T可以吗?可以,就当练习英语。没做过研究可以吗?可以,就当远程授课嘛。所以,大一、大二的孩子可以抱着一颗交流学习的心态去套磁;大三的孩子们,唉,直接以申请为目的上啦!
b.套磁的时候说什么呢?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明确一点的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授们也是人,如果你给予不了他们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你休想他们能够对你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套磁的时候要明确一个原则:对教授表明,你是有用的!
如果你现在大三,直接“开门见山”吧:老师,我给您送劳动力来啦!不过这种做法的前提是,你必须对这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接下来,在你的套磁信中应该表明以下2点:第一,你有兴趣,可以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谈谈;第二,你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说,你有能够帮助老师干活的能力,即你的潜在能力,比如说,你搞金融,即便你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有很扎实的数学功底。
如果你现在在大二,那么恭喜你了,你可以小火慢炖,慢慢酝酿、探索…你可以先浏览一下外国名校老师的website,找到你感兴趣的老师后,阅读其一些文章。当然,你不可能完全看懂他的东西(要是你全部看懂,你去做professor得啦!)。但是,你可以尝试开始联系他,告诉他,你对他做的东西很感兴趣,希望往这方面发展,但是你有些地方不能理解,问他能否解释一下或者介绍相关的资料看看?如果运气好,这个教授说不定真的会回复你一些useful information,那么,你赶紧乘胜追击吧;但是,大多数情况,他们不会鸟你,因为你违反了我一开始说的那个“U are useful”的原则,你现在在做的事情只是在“索取”!如果他不鸟你,没关系,你可以自己继续再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等到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又可以发封邮件给那老师:“老师,我自己解决了那个问题,blabla…”如果有甚者,你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就更好了!这样一来,你体现了你2种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我相信,这个时候,那老师很难不注意到你了吧!
c.为什么许多人不能成功申请去对方教授实验室实习呢?
我承认,直接去教授实验室实习是成功申请的一个助推器。但是,这并不容易。如果,你只告诉对方教授:“我想来学习!”那么,你将会得到的回答是:“Sorry, we don’t need learner, but helper!”因而,你如果想去教授实验室实习,你应该要告诉他,你是一个helper。告诉他,你来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详细计划,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这样,教授们才会对你打开大门!
d.套磁有没有什么小技巧?
倒是有一条“曲线救国”的方法。我曾经试过给一个Caltech的Professor发邮件,结果那人没鸟我。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联系他的一个学生,给他的学生发邮件。建议,女生找师兄,男生找师姐,如果你长得好看,可以稍微附上你的照片,hoho…从侧面了解一些信息,那么更加有助于你跟这个老师的交流。更有甚者,如果你联系的这个师兄/师姐还在老师面前给你美言几句,你捡到啦!!
e.如何平衡学业与留学考试?
首先,我还是想明确一个原则: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G & T &GPA的重要性排列如下——G < t
如果说你的课程属于那种临阵抱佛脚都可以的,那么在备考G & T的时候可以考虑“脱产”复习。但是,一旦到了考试,我建议你可以先让G & T 缓一缓,即以专业考试为主,G & T考试为辅。这样一来有2个好处:第一,保证GPA;第二,有时候稍微放松对某样东西的专注度,经常会收获到“量到质”的变换(就像我很久不跑800m,突然去跑一次,发现自己超水平发挥),这叫“张弛有度”。
如果说,你一不留神,因为G & T 导致专业学习亮红灯,马上调整你的计划,并且寻求帮助。我大二上的时候,有次分析化学期中考,“光荣”地以58分牺牲了,班级倒数前十!我的补救措施是:第一,找到任课老师,跟他说明情况,看能否酌情加2分,虽然被拒绝,但是老师已经开始注意我了;第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该科目有所偏重,并且经常在老师面前露脸,以表“心志”。结果,我的“诚意”打动了老师。在期末考评卷完毕后,老师主动给我发信息:“在手松的情况下,恭喜你获得98分!”就这样,我的分析化学便以总评88分,全班排名10+的成绩结束了!所以说,课可以逃,但是跟老师的关系还是要搞好的,当然最重要,还是要有所付出!
>>点击查看美国留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录取标准对比 谁更胜一筹?
作为英国留学的首选院校,剑桥和牛津是很多同学的理想院校,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在研究生申请条件上,究竟哪一家的要求更高呢?
- 美国申请趋势文书禁忌事项
- 美国留学申请这些步骤不可不知
- 美国留学申请七大陷阱!千万不要掉进去
- 美国私立高中有哪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