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第九年的生活:我的远大理想和胡言乱语

所属专题:加拿大出国留学  来源:    要点:加拿大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作者回顾九年加拿大生活,酸甜苦辣,冷暖自知。

来加拿大九年了,不知为何,突然想说说自己的这些年的事。我很久很久以前喜欢跑到论坛来玩,后来我突然失去了表达欲望,那时我对我自己,对我生活的地方以及生活本身都充满了反感和厌恶。

我十三岁来到这里,从一开始的迷茫,后来的反感,最终的接受,以及九年以后,现在的安然与淡淡的欣喜。

也许在我日常零碎的想法和记录里,作为读者的大家可以对这样的生活有些了解,或者是共鸣之类的东西,都是说不定的。现在我很喜欢自己,也很喜欢我生活的国家,以及我每天的日子。因为这样喜欢,所以巴不得让所有人都分享这种平淡的快乐。大悲伤心,大喜伤肺,唯有每天小溪一样源源不断的快乐是最令人安心的。

【记录一】故乡的云

前些日子在唐人街买菜,突然想吃饺子。其实我不怎么爱吃饺子,不过朋友说有一家店特别有意思。沈阳人开的,布置的很像国内的那种路边店。他很兴奋地向我推荐,手舞足蹈并且说个不停。我看他那么激动,就只好不情愿地跟着去了。

饺子一般,我还是不怎么爱吃。但是那布置的确让我有点难过。墙上贴着中国地图,低矮的棚顶挂着惨白的日光灯,塑料的桌布,还有用瓷碗装着的辣椒油。并且,店里不停的放各种革命以及怀旧歌曲。比如说一剪梅之类的,听得我们都唏嘘不已。事实上,年轻人也是喜欢怀旧的。

当我正针对一个羊肉蒸饺的臊气进行感慨的时候,一段熟悉的前奏响起。那是费翔的歌,故乡的云。小时候我妈带我去应酬的时候,一些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人们很喜欢唱这首歌。他们要么就走调,要么就不在节拍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首歌产生了很重的印象。

于是在一个微冷的初春夜晚,唐人街的拐角,一个半地下的小饭店里,我拿着一双满是木刺的一次性筷子;风从关不严的大门吹进来打在我的臂膀上,我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有多么的想家。这感情埋藏至深,而被发掘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孤独。

我不清楚别人思乡的情节具体是如何,是不是跟家人有关系,或者是小时候写作文时候因为无话而说所以经常提起的某棵槐树。说老实话,我甚至搞不清自己是如何思乡的。是的,我怀念中国的大中型城市里特有嘈杂以及蒙着尘的树叶。我怀念小学校操场上穿着难看校服的学生们,我怀念凶巴巴的公交车司机和街上漂亮的羞涩的小姑娘们。我怀念北京灰蒙蒙的太阳和大连付家庄尖利的石头。一切好的和不好的,我都在怀念,而不仅这些而已。我怀念七点的新闻联播和七点半的天气预报,五点钟的自行车潮和九点钟路边摊的小混混。那是家乡特有的节奏和气息,也许还夹杂着烟尘和污染,然而并不能令我有丝毫反感。

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一些离家很久的人们,会在踏入国土的那一刻热泪盈眶,甚至于亲吻脚下的泥土。过去我觉得那是作者杜撰,企图煽动读者的眼泪:怎么可能有人去亲地面,简直是脑袋有病。但那一刻我相信,如果把我突然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我也要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就算人家把我当神经病。

这种四年令我措手不及,甚至有些莫名其妙。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所以我没想过原来自己有这样丰富的感情。我想认为自己是矫情,但是我非常认真的觉得自己没有矫情。我想家,想回家。

离开祖国的这些年,我受过很多挫折。当然,这些挫折不一定就是跟人在他乡有关系。事实上,我语言好,适应能力强,在国外呆的时间几乎是我人生的一半。我跟本地人没什么区别,只是这些人永远不懂一个中国人那些厚重的感情,内敛的自尊以及悠久的文化。这让我同别人的谈话始终流于肤浅,精神上的干枯令我有些呆滞。我同我的本地朋友们无法真正的沟通。我懂得他们在想什么,并且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不过,我得不到回应。

在我十几岁时的迷茫里我犯过很多错误,而最深刻的打击则来源于我的同胞们。有时候面对这些人的嘲笑与谩骂,我找不到一个立身的基点。那时候我觉得无法跟任何人沟通,无处安身,思想漂泊而惶恐。我惶惶终日,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落脚在哪里。我觉得自己两边都够不着,是一个文化的遗弃者。小时候读过的伟人传记喜欢说他们出去留学都是为了能够未来报效祖国。此时的我也是非常不情愿,甚至是羞答答的觉得自己也想要以自己的学问报效祖国。令我感到难过的是,也许我的祖国不缺我这样不着边的人去报效她。如果我执意把这个想法放在心头,也可能会被所有人当作热血沸腾的神经病青年。就算我不在乎这些想法,作为一个前途渺茫的大学在读生,也真的是屁用不顶。所以,现在来说,最简单而最奢侈的愿望,就是回家。什么也不用干,能回家就好了。

【记录二】服务员儿,咋不干活儿呢?(上)

首先,为了把故事说的明白点,我得交代一下背景。俺家是移民加拿大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得到适合我的教育。我父母没什么家底,普通人,供我到大学已经很吃力了,上了大学我就自力更生去了。我从小特别欣赏自己,特别爱戴自己,所以我老觉得自己自力更生也是个挺值得自豪的事。后来被各种各样的强到变态的人物打击多了,心态也慢慢平和,想明白了其实自力更生只是一个选择,并不说明我比别人厉害或者高尚。

不过,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同时也不代表我就低人一等。这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我接触的人都没整明白。

我常做的兼职都是简单的劳动阶层,比如说做咖啡卖衣服端盘子之类的;时间灵活,赚钱又不少,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也算是一种修身养性。夜路走多了总会见着鬼,人见多了总能碰到2B。这些年来2B我真没少见,反应逐渐从忿恨和暴怒转为无谓和平淡。有社会秩序就有社会混乱,两者虽然对立但缺一不可。同理有正常人就有2B,正常人和2B虽然不是走一条路的但谁缺了谁也不行。没有2B的存在就突出不了正常人有多可爱,没有正常人的存在2B也就失去其独特的功用。

贫了,不好意思。现在我的工作是在一个日本餐馆端盘子,每星期三天,每天八个小时左右。端盘子这活没有各位想得那么简单。满满一店的客人三十来张台,要带位上茶点单出餐填茶买单收拾桌子,同时还要满足各种从理所应当到古怪异常的要求。比如说我曾经碰到一个客人,他点了一个牛肉葱卷,特意要求不要放牛肉。还比如说另外一个客人,每星期四都会来,每星期四来了之后都要点一个牛肉乌东面和一个辣味三文鱼卷;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要求把辣味三文鱼卷放在牛肉乌东面里。这个真不知道会是什么鬼味道,所以我说这个要求也挺奇怪的。

又扯远了,不好意思。总之,上班挺累的,底薪也挺少的。比如说,如果勉强维持正常吃喝拉撒的收入是2,那么只拿端盘子的底薪连1都不到。在国外端盘子的人,靠的就是小费。出去吃饭都要给小费,最少给10%,10%算很抠门;一般都给15%,如果你要特别满意人家的服务,给20-40%甚至更高都不少见。当然,如果服务特别差,不给也不是不可以的。有了小费这一条收入,基本上这个“2”就能达到了。也就是说,为了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我们这些做兼职的学生,再累也挤出一副笑脸来。这个听起来好像挺苦涩的,但是其实不是说出来那么辛酸。客人里面2B多,好人也不少。碰到人品不错的客人,冲人家乐乐,跟人家聊两句,给人家提供的服务认真一点速度一点,那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并不是像很多留学生写的文章里那样辛酸可怜。

我跟国内的朋友说起我打工的事,他们都特别愤怒,说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去做这么辛苦的事呢。我觉得他们都被一些人误导了。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家里条件也不坏,打从出了国,就租高级公寓,买车,养狗。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就跑去一个咖啡馆试工。结果一天没到她就受不了跑了。后来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自己的留学生涯,那叫一个惨哟,什么去学校不懂英文不敢问路,什么人生地不熟坐错了公车,最那什么的,就是她还详细描写了她那唯一一天的打工生涯。她当然没说自己就做了一天,倒是仔细描写了自己如何被客人侮辱,被老板欺压,一直站着还不能坐下,回家时候拖着疲累的双腿身上还散发着食物的臭气。我看到这里就无语了,然后还发现后面一大堆心疼的同情的,真不知道该说啥好。说老实话,我倒挺嫉妒她的;如果人一辈子能想到的最悲惨的经历就是这样,那简直太TMD幸福了。

说着说着又歪了。我的意思是,打工辛苦,但是不辛酸。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卑不亢。我们店旁边就是我们学校费用最高的宿舍,里面住着的都是家里条件很好的小留学生。这些孩子来吃饭的时候,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国内长大的,优越感直接带过来了。他们只是年轻,不懂事,也轮不着我来教训他们。吃饭不给小费也好,打响指叫人过来也好,不知道说谢谢,不正眼看人,甚至还出言不逊都没关系;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是中国人最重视的美德之一。更何况,如果被人无意瞧不起了就相当认真的动怒,那说明你活该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每当我在这些与我同龄的,同一个学校就读的,同一个国家来的人们眼里看到不屑和轻视,我唯有的感觉就是没感觉。

很久以前我也曾经可怜过自己,觉得同样是娘生的爹养的,凭什么人家当小姐我来当丫鬟。后来我整明白了,很正常的一个自己赚钱自己花的事,很正常的一份工作,性质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愣生生的让我自己给戏剧化了,悲情化了,简直太2了。想到曾经因为被人白两眼,顶两句,骂两声就呜呜呜跑回家掉的眼泪,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十个大嘴巴子。

【记录3】环保的极端:没有电器的日子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是多伦多本地一个环保主义人士,为了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家里面什么电器也没有。报道附带的照片里,这家伙笑得非常得意,颇有一种“我行你不行,我有你没有,我比你高级”的感觉。她不用冰箱,蔬菜水果每次只买一人一天分量的。她不水洗衣服,只干洗衣服。她不用烤箱做饭,尽量在外面吃。看完那篇颇有宣传部风范的文章以后,我乐了。

她只买小包装的吃的东西,那说明浪费的包装(塑料,泡沫,纸张等等)比大批购买要浪费得多。她不水洗衣服,那牛逼就手洗嘛!不过我怀疑大部分加拿大人这辈子连只袜子都没手洗过。那么既然那么极端的要爱护环境的话,干脆就不要换衣服好了,或者一个月洗一次。如果怕细菌之类的,那就每逢天气好了把衣服拿出去在太阳下面晒,紫外线消毒嘛,这多环保。至于说不用烤箱做饭,尽量在外面吃,那么难道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饭店做饭就不浪费能源了吗?敢情在极端环保主义者的世界里,饭店都是用太阳能做饭的。

这种环保只不过是讲究一种形式主义而已。除了能让她本人自我感觉良好,之于地球的环境没有任何帮助。这不是说,一个人的努力可有可无,没什么意义。就算是贡献再小,只要努力也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这算什么努力嘛?我感觉这家伙完全就是不想做饭,加上想节省电费,给自己贯个大帽子,说自己很环保很绿色。

当国内实行禁塑政策的时候,很多人高呼形式主义,并且上纲上线的说中国人如何如何就是喜欢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今天写这么一大堆,就是想说一下,形式主义是无孔不在的。不要看到人家好,就上升到全加拿大人都环保都有公德。不要看到自己有点问题,就高呼中国人的劣根性云云。这样的话也太没意思了。

都说饱暖思淫欲,在饱暖和淫欲都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开始考虑如何维持现有的状态。如今的社会真是要啥有啥,所以相当一部分人们的热情已经从追求生活质量转为了维持生活质量。当然,这部分人在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比发展中国家要大得多。

这不是说加拿大人就是讲素质,中国人就是没素质。所谓吃饱了撑的才能管闲事,类似于环保之类的跟个人生存貌似没什么太大联系的“闲事”,只有在吃饱了没事干的时候,才会有那种精神头和动力。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喜欢批评国人的劣根性,没素质什么什么的。这个是国家情况延续在个人身上,仅此而已。目前为止,如果苛求国人一些东西,等于治标不治本。待到我们国家未来福利养老系统发展越来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人有精力和热情去追求“环保”。

【记录4】小留学生和小移民

某种程度上,我一直是一个怒气冲冲的人。我看不惯很多事,而且动不动就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但是,另一方面,我所接受的且欣赏的理念是宽容和理解。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直接结果,就是自己看不惯自己。从广博的角度来讲,如果所有人都互相看不惯,瞧不上,那么你掐我我掐你,总有一天大家死光光,所以说宽容是美德。从自私的角度来讲,天天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总有一天自己先把自己给气死了。

质疑一切是一个良好的学术态度,但并不适合生活。

更何况,很多时候,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的不可理喻,难以体谅。我知道这话说的特俗,你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不过真的好使。最俗的话就是被人重复最多的话,被人重复最多的话总是有用的(比如说自我安慰或者自我欺骗,但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

在我以一个小移民的身份在多伦多上高中的时候,我接触的都是跟我一样,随着父母移民的孩子。他们有的家里很是厉害,不过大部分人是跟我一样的知识分子家庭,技术移民出身。他们节俭,他们努力,他们勤奋,与此同时他们也同样的讨人嫌。那时候我特别看不上他们,我觉得他们很懦弱。在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嘲笑或者讥讽的时候,他们从来不懂得自己保护自己,只是一声不吭的挺着。我觉得他们太固步自封,每天都跟与自己同样的人呆在一起,从来不敢涉足自己的小圈子以外。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的英文一直水平一般。我那时候老觉得自己特聪明,所以我不爱跟他们玩。他们也不爱跟我玩,他们觉得我太得瑟。

后来我高中毕业了,上了大学。在大学我接触了很多留学生。这些与那些小移民来自于同样的地方的孩子们,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同样拉帮结伙,但是他们过得可潇洒多了。一开始我特别羡慕他们的潇洒,我觉得他们灯红酒绿,精彩得很。他们一掷千金,天天晚上不是出去喝茶就是唱K,一逛街就大包小裹地往回抗,一天能花掉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在与他们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我也开始看不惯他们。我觉得他们没责任感,幼稚,不懂事,一天到晚的混吃等死,压根不如那些勤奋扎实的小移民们们可爱。所以我也不跟他们玩了。不过他们也不跟我玩了,他们觉得我假清高。

再后来我很久没有接触任何人。

再后来我又交了很多新的朋友。他们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移民。我的留学生朋友们,大部分都瞧不起移民。他们的想法,跟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与此同时,他们也觉得那些移民太自以为是。我一个朋友愤愤不平的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来得早点吗?真当自己加拿大人了?再说当加拿大人有什么好的?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假清高!”

我的移民朋友们,大多说又瞧不起留学生。没有意外的,他们也是觉得这些小留学生太奢侈,太幼稚,太没责任感,外加——太得瑟。

换句话说,我头一次发现,自己拥有着一切被双方所瞧不起的东西:假清高和太得瑟。我突然觉得很纳闷,我看不惯这个又看不惯那个,人家也同时看不惯我呀。也许“看不惯”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无谓的大笑话。作为这样一个矛盾的人,我不禁觉得这整个儿的事多少有点好笑。

人性就是喜欢抱团的。抱团给我们生存的优势。在我们还没有文化,刚刚学会用工具和生火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只有一个部落的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每日相处,才不会被野兽吃掉,在冬天冻死,诸如此类。除了我们天生的向心力,我们还有排斥力。部落和部落之间因为争夺这样或者那样的资源经常发生冲突,而这个本性在几千年以后,如此高科技,如此文明的社会,仍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喜欢抱团,喜欢跟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相处,这让我们有安全感。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的喜欢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哪怕只是看起来不一样。

是的,只不过是看起来不一样而已。虽然说,人和人之间有性格上的区别,有长相的区别,有爱好理想口味以及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追根究底我们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所努力的目标,大同小异;所走的路,也殊途同归。所以,种族歧视这种事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人类的弱点。而在国外,小移民和小留学生的互相排斥,也不外乎这弱点的一部分而已。

在一个主流社会由大英帝国白种人组成的地方,华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比,占有着很少的资源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进行的自我排斥,实在是有一点点的无稽。如果说,本质上人类都是一种东西,那么华人与华人之间的差异就更加的小。作为曾经接受过同一个类型的教育的我们,生活模式遵照同一种文化的我们,身为外来者居住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我想不通为什么互相之间还要看不惯。

小留学生和小移民都是人,都是中国人,文化背景都是相同的,别管家庭背景怎么样。换句话说,在他们刚刚出生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也没什么区别。假如把小留学生在十多岁丢在加拿大,逼迫他经受文化的冲击,父母的感情冲突,生活的逼迫,教给他哪里买菜最便宜,怎么才能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他也会成为一个彻底的,所谓的“小移民”。同理亦然。所以,每当我的朋友们向我抱怨,我总是很郁闷。我在理解他们的看不惯的同时,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他们克服不了这种“看不惯”。

小留学生里面的确有借钱不还,拿别人的钱花天酒地,两面三刀,人模鬼样,自我感觉良好,混吃等死,毫无前途的人。小移民里面也有天天拿自己当盘大菜,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天上地下就他最聪明就他最有前途,看见比他厉害的人就想方设法给人家下绊儿的。这是渣滓,渣滓在哪里都是有的;人品不好的人在什么种族,或者什么小团体,都会出现。你把这种人丢到任何一个地方,让他或她以任何一种面貌出现,丫都是一个渣滓。这不是那个种族,或者团体的问题。这是一种个体区别,而我们要理解这种个体区别,不要将它扩大到整个团体。不然的话,不但我们一天到晚的毫无进步,而且还会把自己气得要死。

【记录5】人为啥要活着呢?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我第一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时是七岁。我记得那天我妈带我吃了很多好吃的,结果回家我就拉肚子了。坐在马桶上我欲哭无泪,我想,吃下去那么多好东西,居然转眼就出去了,而且好像也没吸收多少,真的好可惜啊。我紧接着想,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吃好多好吃的,吃完了也跟没吃一样,真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如果不管吃了什么好东西都要拉出去的话,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我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对小时候的想法感到嗤之以鼻。真是太没有深度了,难道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不,不是这样的,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证明给别人看老子天下第一,读书写字最为牛逼。当时我是这么想的,而且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满意。

这个阶段维持了很久,我坚持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是物竞天择之下的优秀结果。而我自己是一个高洁的,聪敏的,有志气的并且有能力的个体存在。作为这样的一个个体存在,我需要以身作则,带领着那些没有我这种高深的领悟的人们前进努力,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毕业以后想要成为一名水电工人。我立刻大惊小怪地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打击,以图激励他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做有意义的工作。一个如此低下平庸的志向,实在不应该在我的朋友身上出现。如果穿越时间是一个可能的事情,我第一件事就是穿回去自己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是的,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成绩优异,德志体全面发展,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天天走路鼻孔向天。最喜欢的事情是教育批评别人,最讨厌的事情是别人不接受我的教育批评。我觉得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牛逼的光辉,任何看不到这光辉的人都是不足挂齿没有眼光的蠢货。我要用这牛逼之光去感染别人,教导别人,使他们都跟我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有志向的人。

后来,随着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复杂,读物也不仅限于文学类,我意识到了自己其实并没有散发任何牛逼之光。这个发现令我痛不欲生,我想这个世界怎么这么残酷呀?为什么有那么多比我聪明的人啊?怎么有那么多我不懂的东西啊?我开始低眉顺眼,尤其对我的朋友们。我到现在都很佩服他们,居然没有被自认为散发着牛逼之光的我气跑。那样的一个人居然也有朋友,这世界还真是奇妙。

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我读尼采,觉得他是个老疯子。后来变老实了再读他,才意识到当时没读懂的那些东西。科技发展太迅速,一切信仰在科学知识之下迅速崩溃。也许不再盲目的人们是明智的,但是他们绝对不开心。死了没有天堂,月亮上面没有嫦娥,一切美好的传说和期望成了只能说给小朋友的睡前故事。上帝的确死了,被我们给弄死的。不再愚昧的人们信奉科学,学会质疑一切。在精神上这是一种摧残,我们的心灵失去了宁静和平稳。

人活百年,时间太短。死了就死了,活着时候所作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突然发现自己不是那么聪明,不可能独自一人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也就是说,当我死了,我所做出的一些事情不仅微不足道,而且毫无意义。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陷入了存在的质疑,开始消沉,每日混吃等死,对自己进行麻痹,仿佛有今天就没明天一样的践踏生活。人类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在地球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只不过是一段小小的存在。看着我们对环境做出的那些可怕的事情,以及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对互相进行的杀戮,我开始赞同一些极端的想法:也许我们根本就应该全体死掉。没有人类,也许地球会好很多。迟早都会灭亡的族群,在音乐,文学,美术,天文,地理,数学,机械等等等等上面了不得的进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想法是很恐怖的,更恐怖的是,二十岁的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许多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都赞同这种思想,如果他们真的掌管了社会,真不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来。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态的平和,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偏激。人的本性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这些不好的东西让普通老百姓信奉纳粹,成为种族主义最坚挺的工具;这些东西让聪明人变得愚蠢,明明可以合作的事情却一定要刀戈相见;这些东西让两个老实人在离婚的时候撕破脸皮大打出手,干出各种各样丢人现眼的事儿来。这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就像刺猬柔软的肚皮一样,是生物必然存在的弱点。

但是,我们也有优点。人性里善良的,勇敢的,博爱的地方使得我们的情感,理智以及欲望得到平衡。在这种平衡之下我们得以持续发展,并且还在继续发展。是的,一个普通的人,比如我,不管做出什么样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来,死后也都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弄死自己的话,那简直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如果未来某一天人类真的毁灭了,那么我们所有的成就也的确灰飞烟灭,失去所有意义。但是,就因为这样的原因便停止努力,也是非常无谓的。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有饭那就吃,既然有床那就睡。既然人类存在,那么就继续努力多存在一阶段。既然我被赋予了生命,便应该努力享受这生命。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固然有哲理,听起来也很了不得,好像是聪明人干的事。但是聪明人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觉得那是疯子干的事。也许我们大家最后都要死光光,但是相信几千年之内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人都跑去研究怎么活得更好了,只有疯子还在哭喊上帝挂了我们大家都是凶手。

也许我做出的任何事对于别人来说都没有意义,但是如果这些事能让我自己开心,那它们就有意义。活着是为了活着,以合适的方式追求更多。也许在一个人得到了更多,明白了更多以后,他对活着的意义就理解的更为深刻;我期待着自己的那一天的到来。

【记录6】保卫科斯特教授

去年我有一门必修课,定性研究方法课。所有社会学的学生都必须修这个课,与此同时也要修定量研究方法课。翻译成中文之后我发觉这两个名字仿佛很高深,所以我决定先解释一下。定性研究就是跟研究对象聊聊天,对其进行仔细的,深入的,个人的了解。定量研究就是整一组可多可少的研究对象,然后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这么说来,定性研究应该就是比较有意思的,定量研究总是跟数字打交道,肯定特别枯燥。

社会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学者们也是人,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学会点新东西就沾沾自喜,得到点新发现就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和洋洋得意之外,人们还特别喜欢顺便对以前的东西进行鄙夷和攻击,一脚踢的远远的,视其为过时而老旧。定量研究,就比定性研究新一些。社会学的传统里虽然有一定的定量研究成分,但是那时候统计学还没有现在这么牛逼,所以不是很科学。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都是做的定量研究。

在统计学出了软件之后,定量研究者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大家开始鄙视定性研究,说不科学,太老旧,过时了过时了。科斯特就是我的定性研究方法课的教授。在不到四个月的教学里,她常感慨定性研究的堕落。现在的学术环境已经不欢迎这个方法了,她很难过。

不,科斯特教授不是一个老太太。科斯特教授今年三十出头,又瘦又高,一张脸沉闷而犹豫,从头发的颜色到教学的方法都毫无出色或引人注目之处。但我非常喜欢她,她对于她所从事的领域有着非比寻常的热情。

科斯特教授上课喜欢搞一大堆powerpoint然后照着念,而且声音有的时候很小,说话有的时候太快。作为一个学生,我对她的教学方法感到无语;但是我仍然尊重她,因为她比我懂得太多了。作为一个人,我则很喜欢她的认真和笨拙。我觉得这实在是有点可爱。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说到这里,我得提一下。我有好多在国内的朋友,总是说很羡慕我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学习。他们觉得学生有权益,学的知识更加新颖,讨论的余地更大。我听了之后总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当然,这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但是,因为所有学生都拥有了这种自由,有些人就会滥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用他们作为学生的权益去发展自己的知识和头脑的。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里面的年轻人都是好斗而自我感觉良好的。这很正常,人类需要继续生产下一代以及发展更先进的社会。生殖能力最强以及头脑运转最迅捷的那一组人如果不好斗,不自我感觉良好,那我们就完蛋了。我对这种好斗和自我感觉良好持中性的态度,我就是有点希望这些人偶尔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总之,在这门课结束之后,我的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发了一封email,信中以满不在乎轻描淡写的态度说了一下自己对教授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分也太低了。她说,教授教的东西太古板,给我们选的教科书不好看,说话的语气一成不变,而且一点都不幽默。她决定要向系里进行反映。

我必须得承认,看到这封信之后我生气了。我觉得这个人简直是脑袋有问题。明明是嫌自己分拿低了,却非要怪教授教的不好。这不是拉不出屎来赖地硬吗?我坐在电脑前面,龇牙咧嘴的酝酿半天,然后以自以为非常优雅非常低调的态度,谴责了这种不负责任并且不尊重事实的言论。

这位同学,哦,她叫阿列那。阿列那同学很愤慨的回了信,并且指责我跟教授一样教条并且古板。

给我古板而古怪的同学:

也许你在科斯特教授的课上拿的分很高,这就是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她。但是我不得不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跟你一样,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每一门课的学费是400块钱,我花了这个钱,就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我感到这个回报并不相应,我得到的教育水平太低,什么都没有学到。科斯特教授只是单纯的讲述课程的内容,她的课没意思并且不好玩,我感到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我觉得我花了冤枉钱。定量研究方法的西曼教授就很会讲课。也许你不懂得为了自己的权益进行争斗,但是我要为了我的进行到底,无视你的阻止。

阿列那

我端着茶杯研究了半天这封信,首先感慨了一下西方国家教育出来的孩子果然很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只可惜主观性的维权跟自以为是只有一线之隔。我觉得阿列那同学已经跨过了那条窄窄的线,并且飞速奔跑了很远,现在已经看不到那条线了。阿列那同学正住在一个叫做“我自我感觉良好,我爱我我在乎我,除了我我谁也不爱谁也不在乎”的城市。我挠了半天脑袋,又回了一封信:

至阿列那:

我不得不很遗憾的承认,我所认知的现实跟你的并不一样。这无可厚非,你有你的权利去质疑教授,我有我的权利去保卫她。我很高兴能与你进行这场讨论,虽然我觉得这多少有些浪费你我的时间。学习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应该是“有意思,好玩”的事情?学习本来就是枯燥的。如果说教授很有意思,会讲笑话,说起话来流畅又阴阳顿挫,长得好看又会穿衣服(比如说你的西曼教授),那么太好了,我对此进行赞扬以及欣赏。然而这不是一个教学者的责任。学习的乐趣在于学生个人对知识的吸收,不在于这种知识是以何种方式传达给你。我誓死扞卫你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与此同时我也誓死扞卫自己批评你这种行为的权利。

你的古板又古怪的同学MZ

我写完了这封信之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我还得意洋洋的想,老子可是文字掐架出身的,你这点小小的攻击跟天涯的人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啦,小蛋糕啦。我看你这次怎么回复。

阿列那同学还是又回复了。在她的回复里,阿列那同学对我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人身攻击。当然,不是那种国骂类型的人身攻击。而是年轻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把自己当成有素质的人的那种学生类型的人身攻击,一个脏字不带,每句话都在冷嘲热讽。到这里我没有再回复,我觉得人性真是太奇妙了,不管跟什么人吵架,发展的类型都是一样的。先是因为一个观点不合,然后进行观点上的讨论。说不过就开始进行人身攻击。这种模式简直是板上钉钉的,让人无可奈何又懒的说什么。

到这里我决定自己保卫科斯特教授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几封你来我往的email都是群发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在课程主站注册了的学生都见识了我们互相指责。有几个学生私下给我发了信,表示支持。我挺开心的。说实话,有人支持我并不令我意外。天涯千锤百炼出来的文字掐架技巧,怎么是天真无邪的阿列那同学能匹敌的呢?

令我意外的是他们支持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观点。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没有认为只有中国人才应该这么做。作为一个学者,或是一个期望成为学者的人——甚至是单纯的作为一个人,尊重比自己懂得多的人是一种非常必须也非常正常的事情。在我与我的同学以及朋友的接触下,我发觉这种想法已经越来越稀少了。秉着自我检讨的态度我先是怀疑了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古板又古怪。结果是我的怀疑不成立。我也许古板,也许古怪,但是这个态度绝对不是一个过时的东西。

北美人受到的教育,就是"人人为我,我还是为我,有空我再为别人"。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质疑一切也许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中国接受北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中国人也开始质疑一切。不不,我不是说这不是一个好事。质疑一切的人活得比别人久一些,这当然是好事。只是有些东西是不需要质疑的,比如说一个人品没有问题的教授。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腐败教师,一点都不值得尊重的那种。什么收礼,特别待遇,欺负学生,拿学生出气什么的,她都干过。这种老师就一点都不值得尊重,因为本身她就不是一个老师。没有达到基本上为人师表的要求的人,都算不得老师。尊师,尊的是真正的师长。真正的师长就是教给你东西的人。像科斯特教授这种师长,严谨而热情,就是有点不擅长为人处世,难道不不值得尊重吗?

我真害怕未来的中国出现一大批的阿列那。我不是杞人忧天,现在已经有一大堆的阿列那在上窜下跳了。他们精力过剩,自我评价过高,喜欢批评一切怀疑一切,但是从不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也值得批评和怀疑。这是很可怕的。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会气翻一群正常人,一群自我良好的人能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系统。当然,有些文化的沉淀是纯粹的垃圾。但是几千年的沉淀不可能全部都是糟粕,也有精华。连精华都一起摒弃,这有什么好处呢?尊重教给你东西,在某一方面懂得比你多的人,这是精华。这不仅仅是文化的精华,也是生存的精华。

比如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部落里面会做长矛。另一个部落很羡慕,说你教我们吧。这个会做长矛的部落说,好啊,给我一百个人能吃三天的食物。另一个部落就照做了,然后就派了一个人去跟人家学。学着学着这个人就不乐意了,说怎么这么麻烦啊,这么慢啊,你教的一点也不好,我不跟你学了。这个人回去了,然后几十年以后因为他们的部落没有长矛,人口又越来越多,食粮不够,统统死光光了。

当然,这个假设的例子很粗糙。但是我的意思是,学习是保证人类存活的基本技能。几千年前教给大家种田的人等于变相救了无数人,同理现在教给大家定性研究方法或者线性代数的人也是促进了人才的产生,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为推迟人类的灭亡做出了虽然很小但仍然不可忽视的奉献。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教授教给你的东西只是基本,真正的理解和吸收不管在哪里都是靠自己。学不到东西就怪教授没幽默感,吸引不了你的注意力——阿列那们应该清醒自己生活在现代。如果早生几千年,肯定因为不会点火不会烤肉不会做工具死翘翘了。

一大部分北美学者开始崇尚中国哲学。他们觉得自己发现了一套新颖的思维方式,因此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去应用这套东西。许多中国人,反而崇尚起来北美那套东西。这也很正常,北美社会比我们发达嘛,所以人家的东西看起来比较好。像我前面说的,大家都喜欢在得到了新的东西之后对旧的表示嗤之以鼻。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因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北美的思维也不一定就比中国的传统更先进更了不起。如今,社会学领域由于对定性研究的轻视,正在承受定量研究过分严谨而缺乏细致以及深层理解的缺憾。这种缺憾导致许多理论停滞不前。想一想,如果中国人把自己的糟粕连同精华一块当作古板古怪又老旧给撇了,那后果多可怕!

[记录7]祖国,给我一个维护你的理由

看着这个偏激而矫情的题目,我很无奈。我向来是一个标准的民族主义热血青年,移民近十年,光是为了别人说中国的坏话,就掐了不止几架。在我最天真最冲动的时候,我甚至曾经为了这些事情动过手。如今我已经不会因为别人说中国不好跟人家大打出手。更多时候,我避免与朋友或者熟人讨论政治问题。太伤感情,也分不出个对错,谁也无法说服谁。

不过,本身作为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学生,有些思路是我无法回避的。

比如说民族主义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对生自己养自己的国家和土地,有强烈的归属感和热爱。可是,这个国家和土地,岂不是很主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人。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其实本质上并无区别。清楚知道这点的我,仍然无法避免一往直前的热爱中国,生育我的那块土地。从情感和道德上,这是人人都欣赏的做法。理智方面,其实也一样。

不止一个人针对我强烈的民族主义,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把思维提出中国这个圈圈,那么你出国学到的东西便毫无意义。我很少跟他们针锋相对,因为我知道这么说的人本身就把自己的思维给圈住了。他们这么说的时候,等于侧面的认为中国圈圈以外的东西才是丰富的,真实的,值得学习的。我对此持反对意见。在我受北美教育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对中华民族文化沉淀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也从未认为外国人都是鬼佬,蛮夷而已,不可与我们相提并论。有的自称是愤青的人就喜欢这么想,其实这叫种族歧视;夜郎自大的想法,跟民族主义毫无关联。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全部都是文化,都是丰富的,真实的,值得学习的。我们大家都是求同存异的。相比国内的孩子,我唯一得到的优势,就是在两种文化中选择的权利。

我选择中华文明。

原因很简单。抛开显而易见的感情因素,理智上来讲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甚至可以说是精明的主意。我生在中国,父母是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我接受的是中国式的基础教育,我遵循的是中国式的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中国文化,与我个人最为契合。更重要的,我与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中国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只不过是“国家”而已)。中国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不管这个中国人在哪里,只要他还长着一张中国脸,他就是中国。国好,人便好。国衰,人也好不到哪去!就像一个员工会为了一个承诺永不开除他的公司卖命一样,许多中国人曾经为了民族的强大和存在付出一切。我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我。就算是那些早就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的人,他仍然与中国息息相关,永远无法分开!

本着这种想法,我从来没有质疑过我的祖国。我一直对着她充满了信心,用理直气壮的雄辩来维护她,遮盖自己的点滴怀疑,强硬地在所有胆敢当面质疑她的人。贪官污吏,衰败的文化沉淀,漏洞百出的教育系统……我接受这来自我生活里各种人,针对中国的指责。我有一个长处,哈哈……我的长处就是,我特别能说。我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活的说成死的。如果我需要,我可以为了任何一个论点给出一个逻辑上滴水不漏的支持。运用这个长处,我跟许多人吵了许多完美的架。然而,我明白,我并没有说服他们。

逻辑圆满的说法,不一定就是对的说法。有许多说法都是了逻辑上毫无问题的,但是它们一般大错特错。

我很爱国吧?不,我并不爱国。我曾经那样维护她,却不是真的爱她。我所做的一切辩白和呈现出的一切现象,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护短。爱一个人,要接受这个人的一切缺点和优点,在外人面前从不表现不满,如果她跟别人起争执,不管谁对谁错,只要还有旁人在场,就要维护她。这是爱一个人的原则。但是,如果只做到这些,你爱的那个人,永远得不到进步和发展。她将永远在你的爱护和纵容之下犯错,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爱国的原则,其实大同小异。做起来最简单的,无外乎是接受她的一切优点缺点,在别人面前不遗余力的维护她。这太简单了,因为这不需要思考,只是情感上最直接的反应而已。然而,仔细想一想,中国人都忙着护短了,谁来发掘不足之处,谁来弥补,促成进步?爱一个人不是溺爱她,使她毫无发展。爱国,也不是对她所有的错误和不足都视若无睹,甚至理直气壮的为这些错误辩白。爱国是在接受她的现状的情况下,全心寻找她可以改进的地方,指责她的错误。

以前曾经有一个长辈跟我说过类似的话,我嗤之以鼻。我觉得他很懦弱,不懂得如何勇敢的维护自己的祖国。其实现在想起来,懦弱的人是我。我无法面对祖国的错误,因为我无能为力。还有,我害怕她不要我。

我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睁开眼,看看自己以前刻意忽略的那些事情。如今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不知道我能说什么,因为我感到,只要我一开口,就会被祖国摒弃。她如今竟然如此刻薄,如此闭塞,如此固步自封。我什么都不敢说。

这些日子,有许多社会系的同学,甚至教授,跟我在讨论的时候提起了国内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绿坝和公车自燃。面对他们的疑问,我沉默了。我有许多很官方,很主旋律,逻辑上滴水不漏并且说起来冠冕堂皇的解释和辩白,但是我说不出口。我心里无法接受这些论调,我无法继续为中国开脱。

公车出事的当天,我看着新闻照片,不由自主的哭了。这不是那种矫情的刻意为之的哭泣,而是从心底涌出的悲痛。我相信有很多人哭了,而且都是无法克制莫名其妙的那种。那是人性中对世界上最悲惨的景象发自内心的共鸣。很多人也不满足官方的说法,要追究这个追究那个。其实错误怎么会在公车司机呢?他只是个随波逐流的小人物。促成这场悲剧的,是风气,是系统。促成这个事情的是社会上特定人的这些特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惰泄散,没有纪律性,不严肃,不认真,小偷小摸,小打小闹,欺上瞒下,欺软怕硬,自欺欺人,欺人太甚!风气风气风气,风气追究起来,岂是那么容易!所以,除了哭,我们还能干什么?

看到绿坝的新闻那天,我则是不由自主的乐了。说老实话,第一眼的时候,我以为这是谁家孩子吃饱了撑的整个模仿性很强的假新闻糊弄大家。确认这不是假新闻之后,我乐不出来了。我不光乐不出来,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除了震惊。对,就是震惊,下巴脱臼的那种震惊。在所有出售的电脑上预装这种类型的软件,而且是无法完全卸载干净的那种,并且还花了四千万!四千万!为了监控孩子上网!预装!!预装!无法卸载!四千万四千万四千万!监控!监控!!

如果说中国是我们的亲人,动不动就干点傻事,犯些错误,而外媒就是一群不喜欢这个亲人的人,总是在我们这些人面前嘲笑她,得理不饶人或者是干脆歪曲事实的抹黑她。我们总是在这些傻逼面前维护自己的亲人,不管她干了什么傻事,都为她找借口,并且期望我们这么做有一天也许能感化她,让她不要再干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然而,她又来了一次。我挺想知道外媒会不会针对绿坝这个事小小的做点文章,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的报道,但是并不大规模。中国正在干的这件事,给了外媒一个强大的把柄。人家说你胖,你就开始喘。人家说你太专权没自由,你马上就弄个绿坝出来。虽然说我相信绿坝还是某种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但是我也相信本身它也不是个好东西。是人都知道。

某发言人故作高深的问质疑的外媒记者,你没有孩子吗?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逻辑滴水不漏?公车出事的敷衍了事处理,地震过后没有任何真正针对豆腐渣工程的追究等等,这些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上戳了一刀。我们很伤心,很痛苦。但是我们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些事真相太模棱两可,没有实在的证据,官方做的也是在是比较聪明。但是我们并我感到绿坝前前后后的系列报道在我的脸上,在所有真正爱国并执意维护她的中国人脸上,狠狠的闪了一个大巴掌!祖国,你拿我们当傻子呢?绿坝这件事情漏洞百出,完全是流氓习性!走的是下三滥的路子,干的是自相矛盾的事情。但凡没有自我欺骗的人们都看得出它有多可笑,有多滑稽,有多令人失望!中国,你侮辱我们的智商呢?去年三月的时候,外媒拿虚假证据(尼泊尔军队的录像冒充中国军队)说事,非说中国暴力镇压,那时候多少海外华人为止出离愤怒!中国,你狠狠的扇了这些人一巴掌!给我一个维护你的理由好不好?我只是一个蝼蚁,对于我自己的祖国毫无影响力的蝼蚁。我累了,看不到希望。

【我的远大理想和胡言乱语 (8)】

前几天我爸推荐我去参加了一个慈善机构举办的义工培训。这是针对东亚移民社区心理健康的一个组织,资金来自于健康部,市政府以及私人捐款。一个很靠谱的地方,专门帮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移民们联络心理医生,提供支援和帮助,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知识。

这几年在多伦多连续有几起移民自杀的事件。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06年七月份的那件惨案。一位四十出头的大陆移民,在横跨多伦多主要高速公路的一条大桥上,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那年多伦多的夏天非常炎热。

我在这位蒋先生生前,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在多伦多的一个大学曾经教过核物理,而那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是他班上的同学。那时他正在RYERSO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个多伦多大学与RYERSON合作基金的项目。我的朋友远远指着他介绍给我听,话里话外满是羡慕。蒋先生在美国拿到了化学的博士,又在多伦多大学读了一个物理方面的博士。我远远看着他,觉得他有些疲态。但是这影响不了我打心眼里对他的尊敬。双料博士,多么了不起!

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学者,在那个学期结束后的夏天,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对儿女。

那时我仍然在犹豫,到底是转学工科还是继续学心理学。那时我看不到社会对我的需要,也不想削尖了脑袋跟一群牛逼人士竞争(想成为一名心理医师的确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蒋先生的死带给我的感触很大。我并不认识他,只是远远地看过他上课的样子。那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却在人生最蓬勃的时期杀死了自己。这是他个人的损失,他家庭的损失,也是这个社会的损失。

海外中国移民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系统的压迫,语言的不通,文化的差异,各种各样形式的不公平和数字歧视,太多人过得很不开心。而与本地人不一样,许多移民是不懂得去哪里寻求帮助的。就算懂,这帮助也太过有限。好比说多伦多,整个城市里能够说普通话的心理医生也就七八个。我不夸张,就七八个。这些人都是早些年来的香港人,普通话的水平也很有局限性。我们都知道,在深入交流的时候口音也还是一个问题的。可想而知,中国移民遇到了心理健康上的问题,那么其前景是多么灰暗。

有的时候,人活得久了,见得多了,很多东西就不能够再让他产生反应。我现在缺乏这样的镇定,因此在听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触动非常大。以前我以为,这是因为我见的听的太少,孤陋寡闻自然少见多怪。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有些悲剧,是无论多么富有生活经验的人,也要扼腕叹息的。

新环境,大压力,陌生的城市,遥远的亲人,大多数移民们面对的东西让他们感到无处可逃。后果从蒋先生这样的惨剧,到家庭破裂,婚姻结束,失业,无业,待业,等等等等。上高中的时候就常听说,哪哪来的谁谁,爸爸妈妈也离婚了。为什么说“也”呢?我高中时候认识的中国移民孩子里,父母感情不错的一个都没有,多半每天吵架。而离婚的,也有一半之多。这个取样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也可以说明一个现象。

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但是就像再牛逼的理论家也拯救不了金融危机,一百磅的甘地无法带来世界和平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我也没有办法带来任何质量或者数量上的改变。

我愿意将希望寄托与前面提过的这种慈善组织身上,然而它们也不是万能的。加国多年的政治传统带来的政策上的定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这种政策定位根深蒂固,背后有一群吃饭不放屁的老东西在维持着它。虽然这样有语言服务的慈善组织,可以带来一些安慰,但是真正的改变,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同理,面对着世界上各种类型,各种原因,各种后果的人间惨剧,作为个人来讲,除了默默的叹气,还能做些什么呢?我继续修习心理学和社会学,期望能够给出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东西。但是私下里仍然无法抑制无力感,好比用小喷壶灭森林大火,用鹅卵石填大海,用.22口径手枪打坦克,用一瓶矿泉水灌溉庄稼。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貌似还获得了什么表扬。那篇作文的题目叫做展望2010年。在作文里我描述了一个我认为最美好的世界。科学家研究出来了怎样让人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每天大家都会出门晒晒太阳,吃饭只在馋了的时候。没有人会伤心哭泣,伤心的时候只需要吃一片药,便会开心起来。每个人通过学习都可以飞,所以大家都不需要买车,去哪都是扑通扑通飞过去。

我知道特别好笑,不过别问我那时候我是咋想的,我也不清楚。三年级的时候我才八九岁,那时候我还以为2010的时候我至少也是个什么国家的总统,或者要么就是天文学家,要么就是数学家,反正肯定得了一两个诺贝尔文学奖。我以为我会举手投足之间颠倒众生,因为据说女大会十八变。我以为我会写出很多很了不起的书,它们都将具有文学性和思考性。我以为我第一次有关爱情的尝试便可拥有永垂不朽的成功。我最没想到的就是我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2010年,23岁的我仍然为了一个大学毕业证在奋斗,而且之后还要为了硕士博士奋斗。23岁的我开始犹豫事业和家庭哪个更值得追求,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很显然女人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男性的工作狂值得赞赏,由于他的敬业和野心。女性的工作狂将被唾弃,因为她抛弃了传统角度上女性的优秀品质。没有任何一个男人会爱上我在专业领域上的执着和高见。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肯跟随他的爱人。是的,一般都是女人跟着男人。23岁的我全职读书,兼职端盘子,每天庸庸碌碌,跟路人甲乙丙丁并没有什么区别。我并没有时间进行我的牛逼文学创作,也没有太多时间维护自己的智商和尊严。大部分时间我在装傻,其余时间我在装孙子。23岁的我未来仍然一片模糊,每天都紧张频临崩溃。学业环境竞争是无声的,走错一步便是全盘崩溃。生活环境是压抑的,小心计算每一笔花销和每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不怎么敢放松,每当有时间放松时便会感到内疚。我失眠,每天睡不好。我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手心捏着一把汗,并对别人的轻松和无谓感到由衷嫉妒和羡慕。

我了解在我的大部分博客里展现的是一个平和与安静的人,至少在心态上。是的,我并没有金钱上的追求,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没什么金钱上的发展,对物质的需求也不高。但是我对理想的实现有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我极端恐惧在很多年以后,我为了自己貌似能够发挥却被浪费掉的潜力感到痛苦。我恐惧一回头发现有许多事情我可以努力却没有去做。我更恐惧的是,当我所有可以努力的事情都努力为之以后,我却没有达到任何结果。很多事情我不敢深想也不愿意去深想,因为想多了都是错,我会感到没有一件事情自己做的是对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错,每一步走的都是错。现在走的也是错,以后走的一直都是错。我无法安静,无法放松,就算在我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心底仍然紧张。

不不不,我并不是企图博取你们的同情,或者恶毒地想让你们跟我一样不高兴。新年往往需要一个感言。这便是我的感言。未来的路仍然非常渺茫,我甚至还不确定想要选哪一条路。你也并不知道我面前的选择有哪些,虽然某种程度上我已经说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不过我们喜欢独自一个人偷偷的迷茫。我只不过是勇敢的把这样的自己表露出来,企图在文字的整洁和秩序里寻找一些条理和安慰。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已经走不下去了,因为走哪里都是不对。这时候我会写字。对于写者来说,文字永远拥有理清头脑的能力。

我可能是拿不到诺贝尔奖啦,甚至也没有能力维持一个幸福平淡的家庭。非常偶尔的时候我会心中充满豪气和信仰,那时候我总有一种幻觉,我以为我什么都做得到。我相信有很多人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幻觉,那该是多么舒服。也许我的紧张和偏执最终将帮助我,也许它们将毁掉我。时间正在飞速流失,我抓着时间的尾巴一路狂奔。也许我的一切想法都毫无意义,也许我只需要努力去做。也许我做的都是毫无意义,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每年的新年我都会下决心,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多半可笑而愚蠢,要么就是做不到的那种,要么就是没意义的那种。然而今年我将继续下决心,继续在我的日记里写上new year’s resolution。今年我将继续狂奔,继续紧张,继续思考。总之我要么崩溃要么成功。事实上,我觉得两种结果都不是太坏。

我的远大理想和胡言乱语(9)

我打工赚的钱很少,也就够生活费吧。不过学费还是要交的,作为本地居民来讲我的学费比留学生便宜很多,每学期不到六千吧。但是这个我也交不起的。我都是申请OSAP,基本上所有大学生都会申请OSAP。OSAP是什么呢?助学贷款啦。我在下面转贴一下移民网站的资讯,也方便一下常来逛的学生们,不太了解OSAP的可以拉到今天这贴的最后看一看。

简单概括一下,OSAP就是一个助学金项目,算是贷款吧,但是首先利息比较低,其次可以延迟到大学毕业工作了再还,再有就是有减免金额的可能性。你申请贷款,给你一万,最后还七千就行。当然这些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家里有钱支付你学费的,不贷给你。自己有工作和稳定收入的,不给你赦免还款金额。贷给你多少钱,给你减免多少钱,多给你多少钱,都是根据你本身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看到这里弄明白我想讲啥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钻空子。政府批给你款项前会查你的收入记录和报税记录,但是这里本身就可以钻空子呀!我要是打的都是现金工,政府是不会有记录的。我要是家里贼有钱,但是我不说,政府也不知道啊。这样就有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抱着赚一点是一点的心,弄虚作假的多搞一些赦免金额和基金。

当然,我不是说这样是值得鄙视的。每个人都有弄虚作假占小便宜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买菜的时候挑十分钟就为了买大一点的西红柿,还用的着上纲上线的批判人家道德问题吗?我也没那么有病。这就要看你占便宜是基于什么的基础上了。我也不想仔细讨论这个基础,因为容易一不小心就自以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之处,就算是申请表上做做手脚,多拿点贷款,弄些赦免还款的金额,不了解的人也没有权利去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我自己的矛盾之处。说老实话,我家里不富裕。我父母身体都不太好,能给我的支援也有限。我自己呢,也没什么本事。打打体力工赚的也就够吃喝的。助学贷款我是绝对有资格申请的,问题就在于我想申请多少,又想要多少赦免。我打的是现金工,我可以选择报或者不报。我父母每个月会给我一些生活费,我也可以选择报或者不报。我自己有一点点积蓄,我同样可以选择报或者不报。这些东西隐瞒了的话,一年可以省个几千块吧。几千块不是小钱,我很想这么干。说不想那绝对是装呢。

不过我没这么干过。我一开始不去隐瞒这些东西,并且以为是自己懒得做手脚,归根结底就是怕麻烦。后来我变成了一个做事有计划性的人,并且开始打起了占政府小便宜的主意。这主意不坏,我们都是勤劳的纳税人,安大略的税又那么高,我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我也的确很穷,很忙,很累,要是每个月能多几百块,我就可以不打工了。要是毕业后可以少还一万几千块,也许我可以早些买自己的房子。我想出了一大堆理由,但是等到填表的时候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汇报了所有收入。所以,我一直在打工,一直还是很穷很累很忙,毕业之后也不知道哪年才能还清大学欠的这些贷款。很多朋友都说我脑袋有病。我倒不觉得这是我脑袋有病。

我知道人人都在做。很多事情人人都在做,比如说给电话公司打电话,威胁他们自己要换公司,然后客服就会紧张兮兮地给你一个便宜一点的计划。比如说不喜欢哪个服务生的脸,就把经理叫来抱怨一顿,至少也要让对方不好过。比如说随手丢垃圾,比如说吃饭买单时迟迟不掏钱包,比如说买鸡蛋把盒子打开换来换去换一盒最大的鸡蛋,比如说背后说别人坏话。

 

.. 15

 

这些事情有的可能看起来很过分,有的其实没什么。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多人都会做。那就代表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做吗?当然不了。那这样就代表不做这些事的人就是高风亮节的人吗?那也不一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每一个人的原则都值得尊重。就算这原则跟自己的相差甚远,你可以表示不赞同不欣赏,但是不代表你有权利去指责去抱怨。有些事情我并不了解人家为什么去做,所以就算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差劲的行为,不代表人家没有合理的理由。我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也不喜欢站在高台上审判别人。

我觉得只要是不违反自己原则和社会一些基本道德的事情,怎么做都没关系。当然,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说的略微实在点就是,做完一件事你觉得理直气壮,没有责怪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感到愧疚或者惭愧,那我就没有任何指责你的理由,前提是你没有在自欺欺人。很多人擅长自我欺骗,给自己找很多借口,但是如果深入自己的内心的话,他们会发现其实自己感觉很差劲,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东西。可惜很少有人乐意深刻了解自己,糊里糊涂的活在自己构造的借口里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不是很擅长找借口,通常做了自己不能接受的,违反了自己原则的事情以后我会难受很久。就算我嘴上不承认,我也会难受。而且我越不承认,就越难受。在很多年的自我折磨和责怪之后我觉得,我永远不要去做违反自己原则的事情。哪怕有再多再大的利益也不成,我宁肯死了也不要那么难受的活着。我活着图一个问心无愧,干太多我自己不允许的事情真的不如去死。很多事情在很久之后我仍然心怀愧疚,并且经常试图去弥补。我以后也肯定还会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这种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受不了占政府的小便宜。不管我有多需要,肯定有人比我更需要。至少我四肢健全头脑敏捷,精力充沛,家境普通。我没有任何毒瘾,我有稳定的居住环境,我不酗酒也没有慢性病,我父母人都很好,我还有挺疼我的男朋友,我朋友也很多,我英文也好。知道有多少人没有这些东西吗?很多。我觉得吧,如果我去隐瞒收入,占的不只是政府的便宜。我多拿就有人少拿,每年政府给这个项目的拨款就这么多。我占了别人的便宜,我不乐意,我不舒服,我不想那么干。我再穷也还有钱吃饭交房租,再累也每天八小时睡眠,再苦也有人疼我。我为什么要占比我境况低落的人的便宜呢?

我不是圣人,为了几千块钱我不介意违反原则。但我介意的是违反原则之后的难受劲,一照镜子就想抽自己大嘴巴子那种感觉,我真是接受不了。有的人不是这样,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原则之内,本身就没有“我要遵守原则”这样一条原则。我觉得很早就懂得遵守原则其实是很幸运的事情。虽然说会别人辛苦一点,少获得一些东西,但是也好过很多很多年以后再追悔自己过去的行为,却没有弥补的机会。也许我是太苛刻,有的人会说我装逼,申请OSAP这种小事也可以上纲上线。那我只能含含糊糊的说一句,这是原则问题。这个回答非常勉强也没什么意义,但是我觉得肯定有人明白。

>>点击查看加拿大出国留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加拿大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