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公认为高质量的英国高等教育,与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欧洲大陆的高等教育 ,期间距离正在不断缩小。英国大学与欧洲大学比较,优势恐怕已经不再那么明显。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欧洲大陆的高等教育机制正探寻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的方法。
在一部分英国人看来,欧洲大陆的高等教育模式并无可取之处,但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彼得·斯科特(Prof Peter Scott)认为,这实在是夜郎自大。他在《卫报》撰文说,在这些英国人眼中,欧洲大学应该向英国学习,而且确实也在这样做,变得越来越如英国大学那样自主、以市场为主导、而且更注重学术质量。
反过来,美国的教育体系在这些人心目中则值得英国人钦佩。斯科特说,美国诚然有一些全球最优秀的大学,但也有最劣质的大学,而在他看来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他说崇拜美国高等教育的人通常都首先想到那里的着名私立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而实际上美国最有建树的却是加州、密执安或者威斯康辛等地的公立大学。令他不能不提的一点,是这些有建树的公立大学对本州居民的收费标准要低于英国大学即将上涨到的每年9,000镑的学费标准。
英国优势不明显
就欧洲而言,斯科特说英国人往往觉得英国高等教育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相比有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英国大学不是国家官僚机构的一部分。他们雇用自己的员工;设置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奖励并且拥有自己的建筑。
其次,英国的大学更进取,甚至可说有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这让他们有较多的财务自由 - 包括破产的自由。
第三,英国的大学“就是好”,每年发布的各种大学排行榜都能够显示出英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陈旧、俗套
然而,斯科特认为,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出于对其他欧洲高等教育系统陈旧的、落入俗套的认识。实际上,大多数欧洲高等教育系统都保留着更加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专业设置并和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而当前被普遍评价为学术质量较高的英国高等教育也有被夸大之嫌。这些高等教育排名表通常对英语国家有一定的眷顾。
至于招生模式方面,英国和欧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目前英国有250万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比例高于许多欧洲国家。每年在第一轮大学录取过程中就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被录取,而最终的录取率往往还高于这个数字。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学校,诸如法国的大院校(grandes ecoles)招生则挑剔得多。
英欧差距缩小
斯科特认为,如果说欧洲和英国的高等教育之间确实存在差距的话,这一差距也在迅速缩小。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博洛尼亚进程”(Across the Channel the Bologna process)(旨在整个欧洲建立统一的学位授予标准的体系),已经进入了实施的第12个年头,这一体系激发了不少改革高等教育的想法。“博洛尼亚进程”也被用来创建一个强大的欧洲高等教育的“品牌”。这个模式试图沟通市场需求和公共效益。在斯科特说来,这是一个优胜于美国模式的有效尝试。他说在德国实施的Exzellenz倡议,旨在奖励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经费的机构,而另外不能遗漏的是,许多中欧和东欧国家一直努力建立更开放的私立高等教育。
斯科特表示:“毕竟,大学是欧洲的发明。英国也许应该更全心全意地参与其中,以便在完善高等教育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或许几年后,英国的高等教育不再居于最优教育的榜首。而欧洲大陆高等教育的崛起与质量提升,意味着不管对于当地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