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虎妈战歌》在美中两国引起巨大反响,引发人们对东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反思。《侨报》记者专访中国北京四中原校长邱济隆,以及刚在美国高中生科研最高奖项——“英特尔奖”决赛中进入前10名的两位华人学生的家长,看他们如何看待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撞击与交融。
《虎妈战歌》经过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特别是《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为题介绍后,在美国公众中引起轰动。传出的大女儿被哈佛和耶鲁录取的消息,更被一些媒体视为“虎妈”的胜利。就在《虎妈战歌》出版前一个月,经合组织针对全球9年级学生进行的能力测评发现,美国学生的成绩总体排名第17位,而上海学生3门科目测试均排名第一,这在美国引起震动。
虽然很多人不认为东方教育肯定好过西方教育,但联系到近年来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以及奥巴马总统屡次警告美国不能当“老二”,美国人对东方式教育可能带来的冲击表现出越来越深的危机感。《虎妈战歌》不过是一面折射镜而已。
《虎妈战歌》的中文版《我在美国当妈妈》在中国面世也引起热议。不过据北京四中原校长邱济隆观察,这本书在中国“娘家”引起的反响不如在美国那么正面,很多人对作者蔡美儿(Amy Chua)的理念和做法并不认同。
邱济隆在接受《侨报》记者电话专访时指出,《虎妈战歌》在两国引起反响恰恰说明:美国人不再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是天经地义唯一正确的方式;而中国人也在反思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不足,愿意学习西方教育理念中先进的东西。双方都在发生变化。
《虎妈战歌》的中文版《我在美国当妈妈》中有一段话,意思是:这里的故事证明东方父母教育子女比西方父母更成功。邱济隆不以为然,他说:“这种说法很有问题,如果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写本育儿经,是不是就可以证明西方父母的教育更成功呢?这不实事求是。”邱济隆指出,蔡美儿教授的育女经虽然体现了东方教育的某些理念,但也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中国教育理念。比如她的小女儿露露最后退掉首席小提琴的机会,放弃了茱莉亚音乐学院,选择了网球,最后还是“虎妈”适应了小孩的要求和爱好。
东西方教育应取长补短
北京四中与美国犹他盐湖城和麻州波士顿的两所高中是姐妹学校,经常来美考察美国教育的邱济隆强调,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能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绝对正确的,大家应当取长补短,融合对方教育的长处。
邱济隆说,教育应促进人类的心灵健康和自由发展。他认为,美国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包括在课程设计上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学校教育强调共性,一刀切、模式化、标准化的东西太多。中国现在强调创造性人才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比之下,邱济隆认为,中国学校教育的长处在于,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的扎实,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邱济隆说,这是西方比中国薄弱的地方,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建高楼”。美国一些地方现在也开始学习中国,在某些地区有统一教程,也注重对学生纪律的要求。
应试与素质并非水火不容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全国重点中学之一,北京四中从1986年就开始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进行教育改革,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1990年到2003年担任四中校长期间,邱济隆经常说一句话:“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学生是负责一阵子,还是负责一辈子。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考试的一阵子,而耽误学生的一辈子。”
说是这么说,但四中在推广素质教育过程中曾遭遇很多阻力和非议。但邱济隆说:“既然让我当校长,我就要这么干,大不了我还回去教我的物理去。”
实践证明,四中在课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才艺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高考(微博)分数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北京四中学生连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奖,该校的艺术团名闻遐迩,四中男篮曾到休斯敦火箭队俱乐部训练。曾获全国优秀校长称号的邱济隆表示,当校长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不能把学生升学率等作为博取自己功名的工具;当老师的要避免好心办坏事,那种硬逼学生每天看书多少个小时的做法,实际上是摧残学生。
对于有人鼓吹废除高考,邱济隆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中国国情之下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制度如何改革可以商榷,应当引进美国大学招生的校长和老师推荐,重视学生社会服务与实践经历等做法,但如果取消高考,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取代。他反问:“难道托福、GRE不是考试?”他说,高分是否高素质值得研究,但高素质的学生高考得低分的很少。
至于有人抱怨,如何让家长和学生摆脱功利思想?邱济隆认为,这正是教育要做的事情--引导学生看待不同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说,不要一味抱怨环境,在同样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有不同的人。
华裔另类虎妈:给孩子充分自由选择权
自加州沙加缅度米拉·罗马高中的女生李诗瑶在今年“英特尔奖”竞赛中以生物化学治疗肝癌的项目获得第五名,现已被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录取。李诗瑶的姐姐李诗韵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两个女孩都很出色,是不是也有“虎妈”?其母亲汪俊敏坦言不赞成“虎妈”的教育方法。她说:“我们既然来到美国这块强调自由的土地上,就不能用中国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孩子的自由意识和创造力要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让她们从小有选择的自由。”
汪俊敏告诉《侨报》记者,两个女儿小时候练过小提琴、钢琴,但后来她们说不喜欢,就没逼孩子继续练下去。尤其是钢琴,她们都练到第九级,距离最高级第十级仅一步之遥,但女儿不想练了,父母就不强求。有朋友替她们惋惜,汪俊敏却说:“如果到了第十级,却伤害了孩子,这十级有什么益处呢?”
两个女儿在不断选择中,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打垒球。李诗瑶在加州学生游泳锦标赛中进入前十名,终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放弃。汪俊敏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选择和放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尊重孩子。”坚持到底的是舞蹈。日前在洛杉矶举行的全美高中舞蹈DANCE DRILL比赛中,李诗瑶作为校舞蹈队长,与队友获得团体冠军。汪俊敏说,孩子能坚持到底,不是这个东西最容易,而是她的最爱。汪俊敏告诉女儿:“不要因为这件事情难,你就不做,而是因为别的事情你更喜欢,觉得做了更有意义,才放弃这件事情。孩子在选择中知难而退,不是好习惯。”
在今年“英特尔奖”中,来自康涅狄格州的华裔女生刘嘉琪以机器人电脑项目获得第九名。刘嘉琪的父亲刘锋对《侨报》记者说,他们认识虎妈,两家小孩是朋友,住家离得不远,曾在一起开PARTY。对于“虎妈”的教育方法,刘锋认为,每个家庭,方法不同。他的主张是,要培养小孩兴趣,但要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完全靠孩子自己也不太现实。刘锋举例道,女儿经常在脸谱上交友,在YOUTUBE上听音乐,上网时间较多,有时候父母会提醒她适可而止。他说,“响鼓不用重锤”,敲敲边鼓就行了,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引导。
华人为何难出世界级大师?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美国华人在全美人口比例中仅占1.2%,但在“英特尔奖”、“总统学者奖”等中学生大奖中,获奖比例通常超过20%。谈起这种现象,邱济隆认为,中国人家庭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家长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教育其成才,很多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因而也付出很大代价——蔡美儿在两个女儿身上付出的心血和工夫,是很多西方家长做不到的。
邱济隆说,中国人的刻苦和严谨也是好传统,“头悬梁、锥刺股”一直被奉为中国人刻苦学习的典范,学习的好习惯养成了,基础自然打得扎实。
当然,中国人需要反思为何到了更高层次的奖项中,华人得奖比例却不高。邱济隆指出,在更高层次上获奖要有创造性,在这方面中国教育应当吸取西方的长处,即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如何发掘个性?
对于目前中国兴起的出国留学热,邱济隆认为,第一,赞成学生留学,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第二,出国留学年龄不能太小,孩子在思想还不成熟时就出去,不见得有利。他说:“有些孩子在国内学习不好,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家里很有钱,被父母送出去。我在美国大学里看到一些中国留学生,男孩子戴耳环、开跑车,学了几年英文还没过关。家长以为把他们送出去就是培养,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教育子女 让他们学习自律与独立很重要
两个获奖女生在学习上都没有让父母操心。汪俊敏说,李诗瑶在学习上非常自律,他们从来没有追着孩子做作业。刘锋说,平时主要是让女儿学会自律,让她自己主动练习,约束自己,刘嘉琪在学习上很自觉,很独立。汪俊敏认为,在为人处世方面,做父母的要有指导。
汪俊敏指出,西方文化中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人学习,尤其是尊重他人。而中国文化中也有许多好东西,比如尊重师长,百事孝为先等,应当传承给孩子。
在美国,要想上好大学,除了有好成绩、好才艺,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表现领导力。身为医生,李新农、汪俊敏夫妇经常参加社区医疗服务,言传身教之下,孩子耳濡目染,也热衷于社区服务。老大李诗韵9年级时加入加州学生会组织,为小学生领导力训练项目做事。老二李诗瑶对癌症病人非常同情,只要有时间就去做义工,陪伴得病的小孩。两个女儿连续两三年感恩节不在家,到无家可归者庇护所去帮忙。她们的社区服务时间早就超过500小时,远超学校规定的50个小时的要求。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的李新农、汪俊敏夫妇回中国探亲时经常会跟老同学聊养儿育女经。汪俊敏直言对国内一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认同。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常被宠得像小皇帝,没有尊重长辈的概念。另一方面,许多人很有钱,用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应酬,没能多花时间陪孩子。她说,做父母的应当尽一切可能多跟孩子在一起,这不是义务,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其实也是自己继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