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那么这则校训的由来是什么呢?它的意义有是什么呢?
其原文为:“Leges sine Moribus vanae",可译为英文“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是其前身费城学院的教务长威廉·史密斯引自贺瑞斯的一首赞美诗中的一句话:“quid 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proficient”,这个校训被刻进1755年的校标。直到十九世纪末,有好事者将校标上的校训翻译成:“无精打采饿慵散的女人”校董事会很伤心,遂于1899年将单词“Literae”加进校训中,变成“Literae sine Moribus vanae”。
1932年学校董事会接受学校教师建议,还是换成了原来的校训。创办之初,学校是一所慈善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学校创建人,认为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这一思想指导着他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他创办学校的指导方针。他认为要使当时的北美洲达到欧洲那样的工业、商业和军事实力,必须提倡和实施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
学校的第一任院长,富兰克林的朋友威廉·史密斯先生就是一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为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将科学学科引入学院传统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大纲之中便是其中一例。可以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创了现代美国教育,不仅首先设立了科学课程,同时还是第一个开设历史、数学、农学、英语和现代语言等课程的美国大学。这是因为他认为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
以上就是对宾夕法尼亚校训的解读,相信这所特别重视针对特性而学习的学校会为培养出众多世界一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