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社团掠影
特伯里大学本科生王影:大学里的society太多太多啦,在新生周里,各个society都会在学校里摆着摊子招人,兴趣多样,选择多样。至于我嘛,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所以有时也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首先,我参加了中国社团,过年过节的时候,当然就不会一个人孤独啦,跟同学,朋友一起,还有节目可以看,跟国内过年没什么不一样,当然也不会想家咯。然后,我加入了羽毛球社团,因为我们专业的同学好多都有参加,这样我就能够与他们除了在学习之外有更多交流,还有就是因为,其他的运动我也不擅长,呵呵~~。另外,我还参加了数学社团,虽然中国同学的数学都很好,但是都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我想看看数学应用在生活上是怎样的,我想数学社团应该就能找到我要的答案。不管怎样,通过社团,我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学习之余也可以享受一下生活,在海外不至于太孤独。
考文垂大学大学本科生李艾咛:兴趣小组一直以来都是英国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上学,我们就开始被要求参加兴趣小组,有文艺的,学习的,体育的!我觉得既然是兴趣小组,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取舍,做什么样的事能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得到满足,让自己能够有成就感,参加完了兴趣小组以后,得到了进步,开心,满足,那就是参加兴趣小组的真实意义了! 如果说真的是太多了,那我就会选择一些自己很喜欢但是平时因为太忙而不太会涉及到的事来做。比如说我同时喜欢唱歌和绘画,那么如果时间不允许我同时参加,那我会选择绘画,因为唱歌比较随意,能够在自己一时兴起的时候唱唱。对于学习和业余活动的小组,我就得想想现阶段对我来说什么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不太对现在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的时候,我会选择先放放,以后再发展!
伦敦大学学院(UCL)本科生Carolina: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爱好与学业结合起来。我的学科是东欧地区发展,课程有很强的语言要求,我们每人必须选修一门东欧国家的语言,我的另一长项当然就是自己的中文能力了,另外我特别喜欢小孩子,也有一些给他们上课的经验,于是我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参加了Languages Club,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儿去教小学的小孩子外语。参加这项活动后,学校会给我们相关的教学培训,告诉我们怎么样备课以及怎样与学生沟通。之后我又去了Gospel Oak的一所小学,给一个有十多位小学生的语言班上中文课,每堂课45分钟,每周去一次。通过一年的锻炼,我对整个项目的流程有了系统的了解,所以在新学年开始时,我将会成为我们小组的President。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招10到13人加入小组,他们将分别用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与中文教学。其实小组里的好多人同时也是我们系的同学,所以大家学习和放松的时间都在一块儿,这样一来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学生活就不会有遗憾了。
伦敦大学学院(UCL)本科生温宝珊: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想大胆尝试一些我从未体验过的东西,包括拉丁舞。但是半年过后发现Agape这个教会小组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不仅获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而且在Agape这个大家庭里面也变得更自信、阳光了。我开始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Agape里,希望我奉献的一份力量能让它的活动帮助到更多的同学。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已经可以独自组织圣经学习班了。刚开始我们的学习内容是更具Agape的圣经学习卡片来制定的,但后来我渐渐地学会了在圣经里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制定学习纲领。我觉得与其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Societies,还不如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认真地付出时间与精力,这样自己得到的锻炼也是最大的。
桑德兰大学硕士毕业生Yu:来英国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去欧洲各国旅游。由于我尽量安排业余时间去校外打工,在学校里我只参加了旅游小组。小组每年都会组织几天时间去欧洲逛逛,比如说瑞士、法国、西班牙等。参加我们小组的大多都是留学生,小组帮我们集体办签证,这就让我们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受欢迎的老牌社团都是合唱团
“不管你喜欢什么,都会至少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
张硕,长春人,15岁就到纽约求学,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四的学生,她主修的是经济学,辅修政治。
在高中时代,张硕就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高二时,她通过学校社团到坦桑尼亚做义工,那里女孩子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震动了她,回校后,她发起捐助活动,只需要一百美元,就可以为一整所学校的女孩子买一年的生理期用品。这个募捐活动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而在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面试官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她的成绩不错,再加上非常多的社团活动,所以就顺利地申请下来了。
大一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名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的社团,“虽然叫中国学生,但其实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亚裔,大家在一起了解中国的文化。”到了大二,她参加了一个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为目的的学生社团,“我主要是帮助亚裔的留学生,属于公益类的社团。”大三之后,张硕的重心就转移到学生会的工作上来,在那个时候参加了学生电视台的社团,直到现在。
谈到哥伦比亚学生社团的数量,张硕说大概有500多个,“社团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没有的,所以,不管你喜欢什么,都会至少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张硕说。据她介绍,哥伦比亚大学是1754年建校的,从建校开始就出现了各类的学生社团,想要成立学生社团也很简单,只要提交申请就可以,但是要获得学校的认可,要经过一到两个学期的考核,合格的才可以获得正式的社团资格,才可以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和场地。
学校具有百年历史的社团很多,而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老牌社团都是一些合唱团,“就是那种唱和声的社团,最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她说。
这么多社团,最大的会有多少人?“在我们学校,30人的社团都算是大的社团了,但社团活动不是只有会员能参加,只要你喜欢,谁都可以参加社团的活动。”张硕说。
学生参加社团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退吗?“这个倒是没有,像我到了大四了,马上就要工作了,但还是继续参加学校社团的工作。”
而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交学费的时候,就有一个款项是学生活动经费,之后,社团想要活动就要向学校申请。”张硕说。张硕是年级学生会的主席,而在哥伦比亚,学生会就是学生社团,“我们每年年初都会有学校下发的活动经费。”
渥太华大学(加拿大)——英语辩论学会1880年成立
“学会每年都会组织辩论会,辩论题目由学生投票产生,校方领导也会参加辩论会”
叶子薇,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大二的学生,主修心理学,辅修哲学。到那里一年多,她参加了三个社团。国际学生社团,成员们在节假日或周末一起出去玩;中国教授组织的社团,了解西方文化,“任何问题都可以提问,参加的都是中国学生。”她说;还有心理社团,学心理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学习交流,心理学的教授还会找社团同学做试验。
社团的活动经费多种多样,“我们交学费时,每人会交上去100加币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当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就向学校申请,但我们自发组织出去玩的项目就要自掏腰包,AA制了。”她说。
如果学校的经费不够,社团成员就去募捐,“学校里大概有1/3的社团是需要交会费的,这是社团自己的运行机制,学校是不会干涉的。”她说。
社团活动一般是一周一次,大的学术性质的社团有一百人到二百人的规模,小型的十几个的社团也不少。在渥太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是英语辩论学会,是1880年成立的,目前已经成立132年了。“其实这个社团学校成立之初就有了,只是学校正式承认的时候是1880年。”叶子薇说,“学会每年都会组织辩论会,辩论题目由学生投票产生,参加人数相当多,校方领导也会参加辩论会。很多人都以加入这个社团为荣,毕竟这是学校的传统。”这个社团平时会发给会员一些辩论题目,还会定期对会员做辅导,所以会员们的兴趣越来越高。
学校还有一些特别的社团,其中女权运动社团最活跃,“团员们会定期到街上发起活动,走上街头,支持和维护女性利益。”她说。
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社团成员轮流“坐庄”组织活动
“社团负责人不是"说的算"的人,而是为社团、为大家服务的,负责沟通和协调工作” 徐楠说,他在格里菲斯大学读了四年本科
“那时候每个人都会参加几个社团,不参加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参与完社团活动,如果不参加了,你会觉得缺少了什么东西。”他说。
徐楠大一时加入了一个公益类社团,帮助孤寡老人,还参加了一个足球社团。到了大二,又加入一个学生会下属的社团,帮助中国留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这几个社团的活动,直到大学毕业才终止。“澳洲的大学生课业负担没那么紧张,很多时候下午就没什么课程了,即使到了高年级,大家还是有很多时间参加社团活动,也因此,会员忠诚度也很高,很少出现中途不再参加的现象。”他说。大家热衷于社团活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用人单位很看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社团活动经历,“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很看重这个,所以,一些公益类的社团参与度就更高。”他说。
社团多长时间举行一次活动?“每周至少举行一次活动,而且我们的活动是大家轮流组织的,不是光由社团负责人说了算,这样大家的参与度就更高了,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产生也要通过投票选举,负责人不是"说的算"的人,而是为社团、为大家服务的人,负责沟通和协调工作。”徐楠介绍。
那么一个社团中有多少人呢?“一般都是20人左右。三四十人的社团活动的时候就要再分组了。活动频率一般一周一次,考试季可能两周一次。”他说。
学校有部门负责管理社团吗?“社团是纯粹的学生的自发组织,只要不违反法律,还没看到学校管过哪个社团。”他说。
社团可以进行营利性活动,来补充社团的经费。“我参加的那个照顾孤寡老人的社团,经常去悉尼购进一些便宜的小东西,卖掉之后,赚到的利润给这些老人买礼物,账目是透明的,每个人都可以查看询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吃饭,那就是AA制;社团举行活动,比如迎新晚会,我们会到当地的华人组织那里募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