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陷阱在两人对话中是经常发生的,特点是由一人列举大量信息让对方选择,对方在评价后作出决定。注意:…should do, decide on, don’t want to 等接出决定的用法及一些表评价的形容词。这时要分清谁是做决定者,且做决定的人的语气有一定提示作用。
例如在讨论旅游携带物品时,一方说要带防晒霜,水壶,毛衣,另一给建议的人说防晒霜是必须的,因为会去海滩晒太阳,但水壶太占地方,而且如果换了是他的话,不会带毛衣会带雨衣。则最后要带的物件是防晒霜和雨衣。
5、主观和客观
考题中会出现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的冲突,这时要注意usually, common, want to, plan to等词。比如面试官问面试者会呆多久,面试者回答他一般要在学校学习三年,但是他打算在两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则该学生决定要呆的时间就是2年。
6、相似信息
相似信息的干扰因为其隐蔽性一般最易导致失分,这时比较明显的辨别词是:we, they等代词。
比如在介绍课程时说自己的大学开设工科和商课,而附近的另一所大学以文科而著名。文科就应该是被排除的干扰答案。
7、言外之意
这种陷阱的难度较高,一般要通过理解做题。比如说在租房过程中房东问来访者愿不愿意和比人合住,来访者答他要拿学位,需要集中精力学习,如果和别人和住会有很多干扰。那他的言外之意是要单人房。
8、字词陷阱
这种陷阱干扰性不大,但是在听力原文中的词和要求填写的答案词有词性上的变化,有一定转换难度。
最常见的就是个人信息填写中的国籍一栏,应当填写形容词形式,但听力原文一般以名词形式报出。比较复杂的题还会有跟多的转换。比如一人在介绍时说自己生在伦敦,而妈妈是西班牙人,自己后来又到了美国。这时的答案就应该是英国人。
陷阱预测:
以上所说的陷阱如学生事先有所了解,则在答题时心中就会有底,而且很多陷阱在本身的考题设置上就有一定的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对考题的分析做好应对陷阱的准备。以下是对几种明显陷阱提示的分析。
Total annual cost of insurance ________________
Total预示着总花费,可能会有信息拆分类陷阱。
Fines start at ________________
Maximum group size _____________________
Computers can be booked up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 hours in advance
Gather data from at least ______________ subjects
Start at, maximum, up to, at least都预示着可能有数值比较类陷阱,这时候只要根据提示去找最大最小的数据就轻松答题了。
Present course _________________
Intended length of stay_______________
Present为时间先后类陷阱的常见提示词。
Cost to join per year (without current student card): ____________
括号中为限定项,这里一定还会提到有学生卡的费用,明显提示了相似信息。
总之,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限定词,一般此类限定词以时间限定和地点限定为多,其表现方式为形容词,副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括号中附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