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题型的一般解题过程
分析发现,摘要题目的解析需要完成对三个问题的确定。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定起点,定逻辑和定语法。
一、定起点
摘要题目的定位,原则上以确定首部为基础。
那么如何确定题目的起点呢?提供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根据题目说明部分(instructions)的提示
根据前一题型的G/L属性
根据题目首空首句的关键词
1. 根据题目instructions的提示
很多考生由于紧张或者大意,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忽略每组题目开始部分的instructions。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Instructions不仅可以提供关于题型识别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对题目的考察范围给出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我们来看下例。
Questions 33-40(剑6 Test 1)
Complete the summary of paragraph C and D below.
Choose NO MORE THAN TWO WORDS from paragraph C and D for each answer.
Write your answers in boxes 33-40 on your answer sheet.
If you visit the Canadian Arctic, you’ll immediately appreciate the problems faced by … …
在题目序号和字数限制行中间,instructions明确地告诉我们,该Summary是关于文章特定段落的。
2. 根据前一题型的G/L属性
我们知道G/L要素是说一个题型是否是被全文考察,G代表Global,G类题型意味着全文所有段落或大部分段落都被其涉及。L代表Local,L类题型往往仅仅将被考察信息点压缩在一个段落,或相邻的两三个段落当中。当雅思阅读的前后两种题型满足如下条件,即:
相邻两组题型中前一组是L型题型
相邻两组题型中前一组在文章中结束的位置在中部或中前部。
我们就会发现:
雅思题目除了内部的有序性,还存在的隐性的第二种有序性。题目组的有序性。
这是一条从实践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因此,如果Summary前面还有题目,而且满足条件,那么从前面题目结束的地方开始,就是Summary的地盘了。
3. 根据题目首空首句的关键词
如果既没有instructions的提示,也没有前面段落的照应,那么怎么做呢?
建议是,在这种情况下,把Summary首空所在的首句进行类似其他题型抓核心定位词的处理,用其结果来和快速全文浏览各段落开始部分的结构相匹配哦,从而在找到首空首句核心定位词在某段开始的再现或替换的情况下,把Summary的起点确认为该自然段。
二、定逻辑
1. 题型要素
定逻辑,是对题型三要素中第一点——Gist还是Detail——总体特征归纳后的应对措施。尽管由于近年来Local类型的Summary的活跃,使得摘要题目以具体而细节的信息成为答案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并不能被认为这是对Summary题G/D属性的扭转。毕竟,摘要之所以称为摘要,就是因为它是对大量文字进行压缩处理后保留的更重要的信息。
所以,首先需要认定,Summary的第一题型要素,是
Summary是主旨与细节相结合,体现篇章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题型。
这也意味着,对Summary的解析与对篇章全文或特定局部的结构性逻辑性内容的把握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Summary的解题过程,在很大程度是对在该题目使用文字及篇章使用文字之间进行的逻辑匹配。当我们在Summary题目中发现了特定的逻辑线索后,就可以据此来在更大篇幅的文章中来匹配该逻辑,从而辅助实现定位。
2. 具体操作
在Summary的逻辑确定过程中,以C/C(对比),L/C(平行) E/C(例证及因果)三大类signposts为核心,捕捉Summary题目的空与空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系。
(篇幅所限,这里将略掉实例。)
三、定语法
1. 背景
雅思考试的阅读从来不直接考察大家的语法,对于Summary这一题型也是如此。但是和所有涉及到填空的题目一样,要做好Summary,没有扎实的语法也是不行的。事实上,由于摘要这种填空题的空要合适地放进任何一个单词,必须要满足语法上合适这一关,我们认为,定语法是Summary解题过程中必要的一步。同时,对于“选词”类型的Summary,通过语法的确定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小范围,集中重点。
此外,伴随着Local类型Summary的活跃,细节作为答案点的常态,当定逻辑不足以确定题目和文章的对应点,甚至当某一组Summary缺乏直接的逻辑关联表达时,定语法的工作必须还要能担当更重要的责任。
2. 要点
A 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定语法需要考虑到词性、时态、单复数、原辅音等限定条件对特定题空的满足,尤其是词性。
B 更进一步:当“选词”类型Summary的选项list里各种表达的词性区分度不大时,就需要更进一步,即注意词性和词义、搭配之间有机的结合。
(篇幅所限,这里将略掉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