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Y
毕业院校:国内TOP10 EE
硬件条件:GPA: 3.9+ GRE: 330+4.0 IBT: 113
申请目标:美国TOP30的PHD全奖
录取结果:MIT,GIT等
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全都要感谢这一年多来Y对于申请的努力与配合。
谈到小Y,让我脑中浮现出了一个彬彬有礼、谦逊的脸。谁都不会想到,获得如此成绩的Y在当初刚刚与我相识那会儿,还是另外一个样子。最初印象中的小Y是个名符其实的马小虎,经常是上午刚刚安排好工作,下午瞬间就会被遗忘的状态,为此没少让我感到头疼。为了不让一只好苗子就此荒废,我特意找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终于让Y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而他在之后的变化也让我感到吃惊。
Y的亮点很多,诸如优秀的硬件条件和背景、海外交流学习的经历、以及出色的头脑和对自己异常严格的态度等等。就拿GPA为例,自进入服务以后,我就一直在为Y灌输着得GPA者得天下的定论,虽然说低分高录取在现如今的申请大潮中并不少见,但抱着宁优勿烂的原则,始终在和他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Y的表现也非常给力,从大一到大三结束始终将GPA保持在了89分左右。此外,他还积极的参加各种实验室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实验室菜鸟逐渐成为了项目小组的Team leader。
去年暑期,他有幸前往美国知名大学进行了为其两个多月的暑期交流项目,并获得了实验室教授的高度评价与赞赏。Y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记得在走之前我就告诉过他这是你改变申请形势的一次机会,而他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来突破自己之前的学术瓶颈。Y的认真再一次的打动了我,在美国繁重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他还能做到每周定期向我汇报一周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并且时刻与我交换自己对于申请的想法和意见。而流畅的沟通也是我能够及时掌握Y在美国的动态和变化,并适时的为他做出调整计划。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Y在学术认知与技能方面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而这是他最终能够获得MIT offer的一大助力。
另外一个决定申请成功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文书。从制作简历开始Y就亲力亲为的与我进行沟通,并亲身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我还记得曾经为了一个项目的描述方式,我们两个沟通了十多次,目的是更好的让对方能够感受到Y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写PS的时候,Y主动和我提出想要自己尝试来撰写自己学术部分的经历,并且时刻与我就如何描述进行沟通。每当我就学术经历提出建议后,他都能做到虚心听取并及时修改,正是他这种精神使我们的申请期变得越发顺利。
就像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台词:胜利是给有准备的人!而Y的胜利,源于他倾尽一切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