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学专访: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来源:沪江留学网    要点:沪江专访  
编辑点评: 面对如今不断升温的海外游学市场和被媒体质疑的“中国式游学”,参加海外游学对孩子的个性养成和成长有何意义?家长又该作何准备呢?本期《沪江专访》请到了英孚海外游学专家Louisa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严文华博士,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帮助你全面了解海外游学。

【前言】

随着境外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如今青少年暑期海外游学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一个消费选择。面对不断升温的海外游学市场和被媒体质疑的“中国式游学”,参加海外游学对孩子的个性养成和成长有何意义?家长又该作何准备呢?本期《沪江专访》请到了国内最早开展海外游学项目的国际机构英孚的海外游学专家Louisa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严文华博士,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帮助你全面了解海外游学。

【本期人物】

英孚海外游学专家: Louisa (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严文华 (右)

 

英孚海外游学专家Louisa:体验式学习最重要

海外游学:“学”是内容“游”是形式

近几年,中国市场的海外游学呈现井喷态势,然而在市场一片叫好的同时,游学团组织却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一些游学团打着游学的名义却只有游没有学,有些甚至沦为购物团,海外游学甚至被称为“中国式夏令营”。市场火爆的背后反映出家长和游学组织方对于游学产品缺乏充分的了解,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

《沪江专访》了解到,海外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上课学习,它在短时间内融汇了语言学习、参观游览、文化交流、短途旅游等内容,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和特点。Louisa说:“我认为,‘游学’中‘学’是内容而‘游’只是形式,在游学,最重要的是感受生活中的体验式学习。”

Louisa告诉小编,通过大量的研究,老师们发现:如果只是把孩子单纯集中起来学习,不太合适;如果是像旅行团一样带到海外走马观花一圈,也不合适。因此,才诞生了与剑桥大学合作专门针对游学项目的“行为学习法”。据介绍,这个学习法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孩子体会语言不仅在课堂内学习,更需要走出课堂,在生活中通过沟通交流来学习。这种经验,只有孩子亲自参与了整个过程,方能学习来自不同国家学生在应对不同事情上的做法与判断差异化。

低龄化游学:受客观因素制约呈趋势

许多人或许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国外,游学都是以大学生为主的,这些学生的目的性非常强,通常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各国去参观学习、访问交流。但这一情况在中国却恰好相反,大学生们整体宅着,中小学生却成为游学的主力军。对此,Louisa告诉小编,事实上,在国外因为大学生通常都会申请一年或者一学期的Gap year,他们会利用这段时间与同学结伴自助到海外参加游学或者是旅行。因此,在国外的游学群体的确是以大学生为主。

另一方面原因在Louisa看来是国情与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包括国内外不同的假期制度导致。比如在欧洲,许多孩子小时候家长都会带出去旅行,到了大学阶段就更明确了自己出国游学的意义和目的,因此相对来说欧美游学的学生平均年龄确实比中国学生要大。而中国的家长,自身没有太多的假期可以陪孩子一起出游,又希望能为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一起沟通交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以培养其自理和社交能力。因此许多家长会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报出国游学项目。不过,小编也了解到就年龄而言,目前市面上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会参加16周岁以上成年游学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严文华博士:家长与孩子过好“心理关”

家长:信任孩子并管理好自己情绪

专注于“跨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沟通与适应”方向研究的严文华博士坦言,不可否认,海外游学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和人生体验,但对于个体的孩子来说,还是不能一概而论。家长首先要了解让孩子游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让孩子出去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也不要奢望孩子3周游学归来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重要的是信任孩子和学会情绪管理。” 在孩子离家后,家长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和重心,对孩子的需求程度不要大于孩子对于父母的需求,管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给孩子树立情绪管理的榜样。同时,严文华博士认为家长还要充分相信孩子,正面地引导孩子看待和处理游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妨可以把一些小困难小摩擦看作挫折教育的机会,放手让孩子成长。

谈到具体的细节时候,严文华博士告诉《沪江专访》:首先,在行前家长可以孩子一起来沟通通过游学孩子能体验哪些有形与无形的收获。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机,了解游学目的地国家的背景知识和线索信息,这样到了实地后孩子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去观察和发现周围。也只有当孩子的内在发动工作,才会开始吸收外在信息和线索。其次,游学项目从宣传角度来看总是展现最积极的一面给家长和孩子,但事实上,去到文化距离越大的国家,孩子遇到的差异也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家长需要提醒孩子出国后会可能会遇到的不愉快、挫折与困难。比如,不一样的语言系统、饮食、交通、天气、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规定等,让孩子面对许多未知的东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最后,家长还需要相信孩子有主动“学”的能力,在游学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自己观察生活,思考差异点、学习模仿当地人的行动、进而产生理解后发展成为自己的性格。

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适应新环境

严文华博士分析道,从人格特质上讲,更容易克服困难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足够的包容度和好奇心,他们愿意探索这个世界,愿意了解背后的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三种特质。通常,严博士会建议家长:“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去适应新的环境。”对于适应新环境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基础:例如调整时差快慢不同;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比如情绪的稳定性。孩子们在游学体验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每个人特点不同,如果感到不适应也没关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就很好,学会接受变化并发展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充分相信孩子是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的。

诚然,海外游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所青睐,希望Louisa和严文华博士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深入浅出的分析,能帮助目前的中国家长与孩子全面认识了解这个项目本身以及海外游学带来的体验式生活的意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共成长。

>>点击查看沪江专访专题

最新2024沪江专访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