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美国,择学区而居是不争的事实。 这点咱们就不用多嘴了。
不过,我知道一个白人牛人和她的小孩子的故事。秃城北部大片市区住的是白人,房子也很贵。这样,自然就没有去什么样的学校问题。只有靠近内城南部区域的白人居民才面临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还是去非裔为主的公立学校问题。这对白人夫妻住在秃城内城靠南的“白区“里。他们的两个孩子全都上的公立学校。 据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在公立学校里算是“极少数“民族了。他们认为,让孩子去公立学校不见得就一定差。关键还在于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结果,五年前,儿子去了哈佛法学院,女儿去了Johns Hopkins。真的印证了家长的判断。也从反面证明非裔为主的学校是主体学生群的素质问题。
这种有胆量的家长太少了。不提别人,我就不敢把我的孩子放到非裔为主的高中里。不过我的主要担心在于孩子们不能学坏,不能受人欺负。 那学术教育还在其次。 儿子和女儿都一致认为,种族主义是不对,可种族也真地说明问题。他们似乎讨厌学校里的非裔,认为太多吵闹肤浅。孩子们有他们的观察。我只是要他们别说出来找麻烦。优秀的学生,哪个种族里都有,只是个多少比例问题。可是,平庸而不具有学习能力的群体也是个比例问题。有的种族比例似乎太多不善学习的。1962年那个Johns Hopkins大学有两位教授写了本著名的有争议的书, 钟形曲线(bell curve),专门研究种族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的结论后来被说成种族主义的“科学结论。“ 不过,尽管许多人不喜欢他们的结论, 也没人能说出他们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有问题。换句话说,研究的过程是科学的。而结论是有争议的。这就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
华人望子成龙的心态恐怕是各族群中最强烈的。华人置业多在好学区。在好学区买不了房子,也得想法儿挂名在好学区的亲朋好友家,或者在好学区的社区里租个房间。多年前,有个朋友,找到工作,搬出学校。第一件事就是送他儿子去私立小学。结果,每年花七千元学费,两年下来,那儿子还是没多大长进。 还不如周围去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这明显是孩子本身的素质有限。家长揠苗助长也无济于事。
我们所在的学区不算是有名的。倒也校舍整齐,治安良好。这就是我们在意的。安居乐业,环境好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挤进好学区,帮别人抬房价呢?儿子知道,如果把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搬到附近的某个好学区,可以立马升值多少万。所以,前几年,小子常常咂咂嘴,提议把房子整体用卡车搬过去。 嘿嘿,这主意太好了。那我就省了多少心,赚了多少钱呐。不过,这事儿还由不得我。我哪里能找块地方把房子搬过去?总不能放到学校的操场上吧?
得,我也只能咂咂嘴儿,看着别人的房子升值,别人的孩子上好高中。不过,我可是一点也不嫉妒。我心里明白,这孩子们能有多大出息,恐怕早就命中注定了。搬来挪去的,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