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生活——课堂

所属专题:美国留学生活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相比中国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课堂模式,美国的课堂则更注重发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那么初到美国留学的留学生们应该如何尽快适应美国的课堂学习呢?

中美两国不仅生活方式及文化饮食有很大差异,而且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这是让留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国外生活的原因之一,但也是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美课堂对比

习惯于中国课堂的学生在出国前肯定很难想象美国课堂的样子,他们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认真听讲。言下之意就是:你只管听,不要多说,老师讲的才是真理,胆敢多说一句,态度好的老师便会说,听你讲还是听我讲,态度稍差的老师直接一句“略语”——出去。

在美国课堂上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从中美的教学理念差异谈起,中国人读书多半是为了一纸文凭,所学和实际应用相差甚远,真正为了学本领而读书的人凤毛麟角。美国人读书是为了完美生活,拿文凭不在话下,最主要是能学以致用。

正因为所学和所用并不切合,多年来中国学生都在痛苦中煎熬,就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也难逃此劫。枯燥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去甚远,还要不断应付让人头疼的考试,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使得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美国人把学习看作是为完美生活打基础,所以不会有任何的不切实际的学习内容。学生天天都置身于全新的环境当中,每天学习都有进展,能学到新东西,有些知识马上就能用上,所以每个学生都乐意按自己的兴趣学习和发展。在美国没有学生成绩的排名,不是谁成绩好就是“三好”,成绩差就是“双差”。不会出现只有分数好的人在一起玩,而分数不佳者在一起扎堆的现象。大家都很平和的生活在一起,关系融洽。

留学生应对课堂的三大必备能力

“讨论课程恐惧症”是许多中国学生乃至亚洲学生赴美求学过程中都会经历到的。究其原因,在于某种定式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质的深入理解。以讨论为主的教育方式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比如,“教师和书本并非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质疑的权利”。认识不到这些,就很可能对讨论式教学产生误解和偏见。

美国高等教育的课堂究竟重视什么样的能力?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提高哪些技能会有助于在学术上获得成功?归纳收集到的回答,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良好的写作能力

“坦率地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只是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西戈(Siegal)教授说。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经济系沃利(Voli)教授说:“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这是最大的问题缺少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觉得写作难,许多中国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在读本科时没怎么写过这样的文章,老师也没教过。”

是不是英语水平限制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很多教授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些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到美国读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英文水平自然有高下之分,但并不是说英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水平也低。对教授们而言,提出观点和证明观点更有价值。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他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他们认为,考试分数决不是唯一尺度,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评判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约翰逊(Johnson)教授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祝你一臂之力。但是,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看问题的眼光去质疑,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说:“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实在有些遗憾。”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此重要?因为提问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这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言之有物,是否准确明白,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研究方法。

提问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有效的社会交流也起着很重要作用。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走向。以课堂讨论为例,通过提问可以帮助你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这样还会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再其次,提问可以让交流的目标更加明确,让交流的过程更加有效,避免“鸡同鸭讲”的状况。

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的莱温(Levin)教授在答卷中抱怨:“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群体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下了课也是这样,他们从不到我的办公室来。”这样的评述虽然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但不能否认中国学生表现得确实不够积极。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戈麦斯(Gomez)教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

是中国学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吗?其实中国学生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答案再讲出来”;“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美国教授们并不了解中国学生的这些想法。

事实上,当你发现自己想的与别人不同时,恰恰应该说出来,与对方交流。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

留学美国,不仅是要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开阔眼界,也是不断锻炼自己适应环境,提升能力的一个机会。如果感觉不能很好的适应课堂,那么就尽快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吧。

>>点击查看美国留学生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美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