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群体越来越壮大,很多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在是否归国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海归回国就业是否还有优势呢?
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薪金在3000元-5000元之间,多数属于"小海归"之列。这些小海归往往是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仅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类似。而月薪上万元的"大海归"只有15%,他们多数在国外留学多年,同时具有国外工作经验。
既然留学生回国就业收入优势不明显,海外留学的经历是否还有优势?
留学还是败家?
花眼(文员)
最近我在美国出差,碰到一个专门做留学生意的南京人。他对每个来到美国的家乡人都特别热情,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每个有条件、有机会来美国的人,都有实力成为他的潜在客户,而现在,留学,特别是针对小留学生的生意,俨然正是最赚钱的中美贸易项目之一。
那天,我们同行的一个人无意中流露出对送女儿来美国读高校预科班的兴趣,他迅速捕捉到商机,跳出当天活动的主题,滔滔不绝介绍起自己的中介经,隆重推荐了两所高校的预科班--这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留学方式,高中学生先进入心仪大学的预科班,学一年语言,再报考大学,据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入学的成功率。临别时,他还拿出自己的名片,关照这个潜在客户"一定、一定"要给他发邮件,他会马上回复,奉上各种留学宝典。
不过,根据我在美国所见所闻,真正好好读书的小留学生似乎不多。在北美一些华人网站和国内北上广三大都会的购物类网站上,经常出现留学生晒的购物帖。从购物的眼光来看,不少人都是小朋友,但是,人小购买力却不小,看得让我们这些大人也自愧不如。
求证于那位留学中介,他说,现在的留学生,确实和10年、20年前的大不相同。
当年,能拿到offer和奖学金留学的,都是名校精英,而且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到了美国,本身并不富裕,也懂得理智、自律。现在的娃娃留学生就不同了--能够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读书的,家里都有点"立升",否则支付不起这笔庞大费用。
有这样的好家境,大部分娃娃留学生恐怕都没了努力奋斗的动力--不是天生缺乏,而是后天不必要具有,所以就在日复一日的血拼快感中慢慢消磨掉了。他们出国时,很多人就不是学习拔尖,在国外晃荡几年,除了英语口语熘点,更加乏善可陈,回国之后自然也干不出什么名堂。国内人也都知道这样的情况,所以,对这样半吊子的"海归"也很不感冒。
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不在乎身份,这样的败家留学生,与其回国在职场上与本地精英拼搏,似乎更适合留在美国做个国际代购,既能天天逛街,满足自己的购物瘾,还能藉此营生,一举两得。
不都是香饽饽
木铃(公务员)
我身边有不少富二代,都被父母送到国外留学,其中以澳洲居多。
10年前,笑笑被她老爹用金银打造出国,今年总算本科毕业了。她母亲陪读10年,专门伺候她。好不容易盼到女儿毕业了,赶紧张罗着回国。笑笑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跟着回国找工作。
笑笑自视颇高,首先放眼于沿海大城市的金融界,希望谋得一个理财高管的职位。经过N次碰壁,她方才明白,饭碗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于是调整心态,转战于省会城市。无奈,努力了两个月,不是面试通不过就是笔试不过关。最后,还是她老爸的钞票起了作用,在我们这个小城找了一家事业单位,月薪3000元。
区区3000元的月薪,实在提不起笑笑的兴趣,用她的话说,还不够我在澳大利亚一周的零花钱。还没去报到上班,她一个电话打给帮她安排工作的叔叔,坚决地回绝了人家的美意。她每天宅在家中,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海待"信息,期待能有一家识货的大型机构向她抛来橄榄枝。
笑笑的父母想不通,明明10年前送笑笑出国的时候,海归很吃香的啊。那时听上海的姐姐说,海归们年纪轻轻就能做上高管,国内大学生奋斗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凭什么几年一过,凤凰变乌鸡了呢?
是啊,10年前,一个海归可不就是稀有动物嘛--我们这样的小城里,找几个大款容易,但要找个把海归很难。就算是有家里孩子出国留学的,不是留在国外发展,就是留在沿海大城市了。现如今人才辈出,再加上留洋的也分三六九等,有名牌大学的优等生,也有像笑笑老爹花银子培养出来的,难说海归都是宝。
宁财神有句话,"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能看得出来".所以,无论是海归还是海剩,如果你真有两把刷子,不愁没有出路。
不能仅以"薪"衡量
霍寿喜(公务员)
一般来说,月薪超过万元的就是"大海归";月薪在3000元-5000元之间的,被称为"小海归";而那些在就业市场与国内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的留学回国者,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则不叫"海龟",只能说是"海带"与"海参"(意指"海待"与"海剩")了。
这样的衡量标准,多数情况下倒也符合这些留学生出国前的"成绩档次".一般来说,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公费或奖学金出国读了个博士,回国待遇肯定远远高于那些在国内都考不上本科的自费留学者。但也有例外的。我有位同事的孩子,清华大学毕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任职于国内某大学,职称是副教授,月薪也只有6000多元。同事说,儿子学的是传统理科,挣不到什么"外快",收入还不如所在城市的公务员。而我另一位朋友的女儿,高考(微博)时只上了"三本"线,去了一所中外联合办学的"2+2",虽然花了30多万元出国,但因为女儿学的是商学专业,外语也不错,回国后就进入一家上市公司,月薪早就突破万元了。你能说这个"三本"女生是"大海归",而那个清华男生是"小海归"?
我有两个旧年同事,都是带着国内数年工作经验出国的,一位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现在回国了,在我们这个清水衙门当上了副厅级干部,但收入肯定不足万元;另一位则是改行到国外学计算机,现在也回国了,在一家大网站工作,年薪是50万元。这两人本科读的是同一所大学,"海归"后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我真分不清哪个该是"大海归",哪个是"小海归".
可见,"海归"的薪水,除了受工作经验的影响外,与是否是名校、是否热门专业、与"海归"们的个人价值观关系很大,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但最重要的肯定还与个人的能力有关系。如果是群体比较,不妨以薪水衡量"海归"大小;但具体比较两个"海归"时,仅仅以薪水为标准,就可能比不出谁大谁小了。
海归那点事儿
陈璟(咨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鄙校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请来一位"海归"给我们作报告。之所以这么难请是因为方圆几里地就这么一位海归,那地位就像古时候的举人老爷。
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海归的身价可谓一落千丈,假如还有学校肯请他们去演讲,恐怕他们会受宠若惊。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三。
一、神秘感消失。当年别说我们这些小市民,就算大单位的领导对于海归都很陌生,潜意识里总会把他们和钱学森、钱伟长等联想到一起,不由得肃然起敬。如今呢,本人住在一个很平民的小区,我们一幢楼里就有十多个海归邻居。可想而知,大家对于海归司空见惯,他们有什么能力,大致也有个印象。当头上的"光环"褪去,走向平凡在所难免。
二、当年的海归以公费出国为主,基本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如今则是自费留学后归国居多,素质良莠不齐。就拿我亲友中的一些海归来说,相当多的"小海归"高考连三本甚至专科都考不上,家里用钱把他们送到国外,几年之后混得一张"野鸡大学"文凭回国。这些低素质海归数量越来越大,无疑拖累了海归就业行情走低。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粥,当"老鼠屎"达到了一大把,这锅粥还能喝吗?
三、回国原因的差异。以前的海归回国无非三种原因:公费留学必须回国;爱国心切;习惯于国内的环境。如今随着出国留学者数量极大增长,这三种原因回国者比例小了许多。
"我女儿说很适应加拿大,起码这几年没有回国的打算。倒不是不爱国,她觉得空气质量、城市环境比国内好得多,竞争也比较公平,所以……"我楼下的王大妈接下来的话,不知道是不是有些武断?她认为,许多人是难以在国外生存才回来的。
这样的推断当然以偏概全了。但不可否认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些在外只有求学经历、毫无工作经历的海归,很容易被怀疑为能力不足。
海归整体贬值,这是一个开放社会必然的进程。在出国成为家常便饭、周围外国人越来越多的年代,海归本不应该是一种特殊身份。假如他们真有能力,不会担心与国内求职者平等竞争。
>>点击查看留学生就业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留学生活:受不了美国饮食的你该怎么办
初次体验美国高中留学生活的小留学生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语言沟通不畅、文化差异、对家乡和亲朋的思念,但最切身实际的问题还是饮食问题。
- 美国留学生活的攻略,教你如何迅速融入美国生活!
- 美国留学生活面面观
- 如何为适应留美生活做准备
- 留学须知:美国留学生活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