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空降”海外 文化差异引起“休克”

所属专题:留学生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近年来,小留学生数量增多,针对小留学生优劣的讨论的逐渐增多。针对这个特殊的团体,专家普遍认为,小留学生最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冲击,以及处理留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法。

据美国媒体报道,站在语言教学第一线的人士和心理临床专家普遍认为,虽然近十年来中国小留学生日益增多,但是总体来说,比起老一辈留学生,现在的小留学生缺乏奋斗的精神。他们提醒家长,在出国前除了给孩子物质上的支持,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应当主动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小区学院新进港英文培训班负责人吴经端指出,近十年以来,中国高中留学生快速增加,人数能占亚裔学生的一半。由于美国留学政策的开放,现在的大陆高中生直接持F-1学生签证出来,不像早期还得先申请J-1访问学者签证出来,来美后再转成F-1签证。她认为这些学生的优势在于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知 识和最新电子产品,吸收能力很快;劣势则在于缺乏奋斗精神,不太懂得待人接物,喜欢抱怨投诉;而有些人出来念书完全是奉父母之命,会出现懒惰、不上课、迟到等现象。

吴经端说,其实“这些孩子也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能否自觉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她还指出,从留学生选择专业来看,明显从过去的理工专业转向商科,而学生之间虽然奢侈一族不占多数,但讲究名牌服饰还是较为普遍。

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麻省总医院精神科医师范晓舵,则将小留学生在面对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时的心理调适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少他所接触的小留学生患者都是在第二阶段文化休克(Shock Phase)中出现问题。其中第一阶段为蜜月期(Honeymoon Phase),主要指新来美国的头三个月,通常学生都会非常兴奋,而且从申请到接待都是中介公司一条龙服务,家长们还会组团来看学校;然而到了三个月至六个月阶段,进入文化休克的学生们则会感到较强的孤独感,语言和人际交流都出现困难,容易生气,打电话向父母哭诉,不少学生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久久无法出来, 严重者还会出现虚幻状态,需要接受住院治疗。

范晓舵表示,一般文化休克后学生会进入调整阶段(Adjustment Phase),主要指来美后的六至12个月,开始脚踏实地面对和解决生活学习的基本问题;第四阶段为平稳期(Mastery Phase),学生已比较能自如地面对自身和西方的文化。

对于华人小留学生常出现的文化困扰,范晓舵指出主要呈现在交朋友和老师互动等人际关系层面,在美国,朋友间关系相对独立,重视个人隐私;而华人则习惯依赖于朋友,这种差异性容易让小留学生受挫,有的人甚至选择放弃;还有就是和老师间的互动,在中国,老师多被视为师长的权威角色,所以来到美国以后,有学生生活中遇到麻烦也习惯找老师帮忙,比如有个华人学生和房东发生矛盾,以为找教授帮忙就能解决,教授婉言谢绝后,该学生又误会应该给教授送礼,结果让美国教授大为困惑。

范晓舵提醒家长,出国前应当想一想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好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毕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即使是出生在美国的华裔第二代,在让孩子上名校还是顺应其兴趣发展的问题上也需要在美华人家长慎重对待,更何况是刚来美国的小留学生。他还指出,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就应该了解该所学校是否有支持国际留学生心理、生活和文化的服务,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文化和思维习惯上了解中西的不同,不要彻底成为‘空降部队’,落地后摸不着头绪。”

>>点击查看留学生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美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