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的孩子上哈佛

所属专题:留学美国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2011年中国籍女孩丁丽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最终,她于2011年8月17日入读哈佛大学。

丁丽晴被多所美国名校同时录取,相比“虎妈”的教育方式,丁妈妈有着自己的教育经。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她出版了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书中还讲述了她不准女儿在练琴时喝水、上厕所等经历。她坚持“中国妈妈”不同于西方观念的育儿方式,她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虎妈战歌》一书因成功的商业运作和略带政治色彩的鼓噪情绪,也着实触动了东西方母亲们对教育精神和人生目标等一系列理念问题进行大辩论。要知道,在中国这个本应是虎妈聚居的国度里,大部分的妈妈并不赞同蔡美儿的做法。蔡美儿也无法代表当下中国母亲的教育观念。

“我可不会像蔡美儿那样”,丁妈妈的态度鲜明,“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哈佛大学来得重要。我们都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父母把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还是应该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天性能得到尽情的释放。”

女儿丽晴的一句:“直到有一天,父母赚够了钱,猛然醒悟到教育的重要性”,似乎更贴近中国高速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多数中国父母奋斗的真实写照,哈佛大学不过是得到面包之后的额外收获。放养的教育模式包含了中国传统教育中中庸的处世之道,即在承认事物矛盾的前提下,为人处世“执中”、“用中”,这并不是主观的排除事物的矛盾,因为矛盾的“两端”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为从中找出与现代社会、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共通点,以便于更好地为现代人借鉴,从而,使人与人、社会、万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丁妈妈不只一次的强调,“我得承认,如果没有中西方两种教育模式的结合,或许我的女儿只能入读美国前五十的院校,而不能有机会去哈佛;并且最可怕的是,有可能不会再视学习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后者才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女儿的快乐远比哈佛大学来得重要。”正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机缘巧合之下,才给丽晴提供了一个能够将中西方教育完美结合的成长平台。老丁夫妇认为,东西方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个体的教育,不妨找出两者的共同点,有礼、有节、有制的借鉴引用,从而使每个家庭个体的教育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虎妈战歌》显然是已经被误读了的中国教育。

谁才是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性写照?谁才该被当今世界奉为教育圣经?

《虎妈战歌》一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虎妈的教育方式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年初,《华尔街日报》发表了该书的摘要,并刊发了一篇书评,题目是耸人听闻的《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于是《虎妈战歌》成为美国媒体和民众近期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美国主流社会舆论纷纷表示,说蔡美儿虎妈代表了当代中国父母的育儿观念,但是它是否就当真代表了“当下中国”,还是说它硬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了“当代中国”的帽子?!听罢老丁夫妇的育儿经,我禁不住思考,究竟谁才是当下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谁才该被当今世界奉为《教育圣经》?!在《虎妈战歌》炙手可热的当下,是否还可以保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还原家庭教育一个原本温馨、和谐、天伦之乐的氛围。

最近几年,美国各地风起云涌般掀起了对国内教育危机的讨论,尤其是当去年年底美国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竞赛上失利后,更是加剧了这种社会心理。这一项目中,美国高中学生的教学、科学和阅读能力在65个经济地区的排位分别是31、23和17。而中国上海的学生在3个类别中均名列前茅,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测试。“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声响巨大的警钟。”测试结果12月公布时,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就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我们什么时候对美国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平庸的表现满足过?那是我们的目标吗?我们的目标是领导世界教育。”正如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所说,这一测试结果让美国人开始面对“危急时刻”。

其次,美国经济危机以来,一直陷入脆弱心理,对于中国崛起十分紧张,一惊一乍的美国人对中国有一种敌对的情绪,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侵犯。《时代》周刊关于虎妈的文章中写道,“2010年美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了有气无力的2.6%,但许多经济学家已然预计失业率将徘徊在9%。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工作都外包给了像巴西、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的房价不断降低,退休和教育基金大幅缩水。即使想要改变我们根基于现有消费之上的生活方式,在付完每月的账单后我们也没有多少钱能够存下来。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对美国贸易顺差2524亿美元。中国政府把这些财富输送出国,建设高铁,开办工厂。”从这段话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抱有鲜明的敌意和提防态度。

所以,每当有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发生,美国人就会大放情绪。而微妙的社会。政治心理总是野心家的温床。所以,一直有各种公司、智囊机构、甚至声名显赫的个人,利用这种微妙的社会情绪做文章,做大与中国有关的舆论,比如中国威胁论等的推进。所以说,不如说是《虎妈战歌》是硬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了“当代中国”的帽子?!赚取经济利益的银子,捎带脚搅和世界政治的秩序。

另外一方面,大洋的这一端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迅猛发展,一方面是压力、焦虑和抑郁几乎同步增长。我们常说世界不了解中国,世界误读了当代中国;那么,我们的国人,你了解中国吗?对中国传统文化,国人又知道多少、理解几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没必要一味与国际接轨,现在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之余“中庸”,国人的理解还剩下什么呢?外国人或许根据字面意思,误解为不高、不低、取其折中之处,甚至可能会被误读为“不求上进”,更有甚者,再扣一顶“封建思想文化糟粕”的帽子,是吗?

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所以,我们要强调与传统接轨,兼容其他文化的优秀精神,而没有必要一味盲目强调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仿若是乘坐上高速行进的列车一样高速前进,与此同时,也滋生了社会转型期中都会遇到的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压力得不到合理释放的问题。

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场域,这是一个经济发展至上、功利主义蔓延、社会压力无限放大的精神场域,在取得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是滋生了扭曲的个人自由和快乐,以及过于功利的思想。在这样的场域中,对传统生活文化准则的社会精神控制体系解体了,个人观念脚本也被改写了。80后、90后经济上是幸福的,但过于追求分数的童年,功利主义泛滥的成长环境并不值得学习、借鉴、宣扬,甚至是自我保持。这是陋习;值得我们温习的,并值得传播给世界的真正的中国精神符号,恰恰是祖先早已留下千年的“内敛、中庸、厚德载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点击查看留学美国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美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