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朋友老张家做客。老张家住在秃城华人聚居的141号公路那边。其住家所在的校区是秃城几个有名的好学区之一。 因而,那块地区的房产比我们居住的地区要贵很多,升值潜力也大。张太太笑称,学校里一半是亚洲学生,把学校的各项考试平均成绩提高很多。不仅如此,亚洲孩子们活动积极,家长也尽心费力。举凡游泳滑冰跳舞中文数学SAT, 各种补习班,班班满员,热火朝天。恨不得把哈佛斯坦佛改造成北大清华才算了事。
突然觉得可以侃侃这个题目。
中国的古时候,有孟母择邻而居,为的是给孩子找个好榜样。而现代在美国这里则是择校而居。为的是上质量好的公立学校。虽时代和国家不同,这份苦心倒是相同,可谓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这种择校而育的行为,国内人士总结为,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话到此处,不禁感叹一声:中国人的心气就是高啊,不但目的是要胜出其他人,连在过程中也不能输。不但最终赢,还要始终赢。这么个算法,谁赢得了中国人呵.?只是想到中国人彼此间的竞争也令人不寒而栗。难怪中国人间很难团结。你说这心眼儿用到这份儿上,谁能不防着谁点?
别的不知道,在美国而言,挑拣学校而居有个不好的社会后果:贫富分隔。不论任何人种的家长,凡有能力的,都想住在好校区为子女谋些就学福利。同样一栋房子,坐落在好校区的要比一般校区的贵不少。这也带动了贫富家庭的流向不均。买得起好校区的房子才能去好公立学校。不然,能在哪里买房子就得上当地的公校,不能挑拣。所以,好学区周围必定是好居住区。而贫民区内,别指望能有好学区。
学校会因为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表现不同而两极分化。好校区的家庭多是经济能力不错的。家里对孩子教育抓得紧。孩子的资质也多不错。而不好的校区,则多是收入低下家庭。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多有问题。虽然各有例外,然就大多数人群而言,此言不会错的离谱。这点上,文革早期的血统论似乎有些意义。老子英雄儿好汉,老鼠生儿会打洞,看你用哪句话说了。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好的学校,富裕的家庭,优质的生源,互相辉映,相辅相成。差的学校,则越来越差。学生, 学校和家庭一齐倒霉。几乎永无出头之日。
秃城内城和南部的学区里,没有一所公认的好学校。这一带是非裔拉丁裔和穷白人的大片居住区。秃城北部和北郊以白人为主。所谓的好学校全都在这一带。前几年秃城的教育局别出心窍搞了个学校评比试点。按这试点规定,所有公立学校要评比学生SAT 平均成绩。 三年内没有改进,总是倒数的,就把学校关闭。把老师和校长也炒鱿鱼。这意思是说你们老师校长不认真工作,造成了我们的孩子学习不好。孩子是好孩子,是学校耽误了我们的孩子。结果,该关闭的全是内城和非裔为主的学校。北部的高中全部及格。秃城教育局只好关闭了三所以示惩罚。可迅即又得重开。不然,周围的学生们没地方去了。这样,秃城教育局再也不提这事了。
饶是如此,非裔家长提起学校来就气不打一处来,似乎他们孩子的SAT成绩差,全校两门平均分才七,八百分是老师教不好的错。就没人想起来学生的素质这个敏感的话题.其实,说一句实话,是该社区内的孩子们学习能力有限。老师们无辜陪着挨板子。不然,谁能找出一所非裔为主的好高中,好学区? 全国之内,你只管放胆数来,公认的好高中里,肯定没有非裔的份儿。可就有人不认这个账,非要把SAT低分说成学校不好。这看到我这个外行人眼里,都看出赖账的味道了。有句笑话说,放屁拉桌子-------多此一举,用到这里倒满贴切的。这话,还不能公开说,不然,一顶那个什么主义的帽子肯定扣过来了。
所以,在美国,择学区而居是不争的事实。 这点咱们就不用多嘴了。
不过,我知道一个白人牛人和她的小孩子的故事。秃城北部大片市区住的是白人,房子也很贵。这样,自然就没有去什么样的学校问题。只有靠近内城南部区域的白人居民才面临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还是去非裔为主的公立学校问题。这对白人夫妻住在秃城内城靠南的“白区“里。他们的两个孩子全都上的公立学校。 据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在公立学校里算是“极少数“民族了。他们认为,让孩子去公立学校不见得就一定差。关键还在于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结果,五年前,儿子去了哈佛法学院,女儿去了Johns Hopkins。真的印证了家长的判断。也从反面证明非裔为主的学校是主体学生群的素质问题。
这种有胆量的家长太少了。不提别人,我就不敢把我的孩子放到非裔为主的高中里。不过我的主要担心在于孩子们不能学坏,不能受人欺负。 那学术教育还在其次。 儿子和女儿都一致认为,种族主义是不对,可种族也真地说明问题。他们似乎讨厌学校里的非裔,认为太多吵闹肤浅。孩子们有他们的观察。我只是要他们别说出来找麻烦。优秀的学生,哪个种族里都有,只是个多少比例问题。可是,平庸而不具有学习能力的群体也是个比例问题。有的种族比例似乎太多不善学习的。1962年那个Johns Hopkins大学有两位教授写了本著名的有争议的书, 钟形曲线(bell curve),专门研究种族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的结论后来被说成种族主义的“科学结论。“ 不过,尽管许多人不喜欢他们的结论, 也没人能说出他们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有问题。换句话说,研究的过程是科学的。而结论是有争议的。这就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
华人望子成龙的心态恐怕是各族群中最强烈的。华人置业多在好学区。在好学区买不了房子,也得想法儿挂名在好学区的亲朋好友家,或者在好学区的社区里租个房间。多年前,有个朋友,找到工作,搬出学校。第一件事就是送他儿子去私立小学。结果,每年花七千元学费,两年下来,那儿子还是没多大长进。 还不如周围去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这明显是孩子本身的素质有限。家长揠苗助长也无济于事。
我们所在的学区不算是有名的。倒也校舍整齐,治安良好。这就是我们在意的。安居乐业,环境好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挤进好学区,帮别人抬房价呢?儿子知道,如果把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搬到附近的某个好学区,可以立马升值多少万。所以,前几年,小子常常咂咂嘴,提议把房子整体用卡车搬过去。 嘿嘿,这主意太好了。那我就省了多少心,赚了多少钱呐。不过,这事儿还由不得我。我哪里能找块地方把房子搬过去?总不能放到学校的操场上吧?
得,我也只能咂咂嘴儿,看着别人的房子升值,别人的孩子上好高中。不过,我可是一点也不嫉妒。我心里明白,这孩子们能有多大出息,恐怕早就命中注定了。搬来挪去的,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