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一组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跨境办学的数据显示,英国大学最大的学生群体不在国内却在海外;2012年在海外被授予英国学位的学生人数增长13%;2011年至2012年度,有约57.1万名学生在英国大学的海外校区学习,与2009年至2010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1/3。
英国是传统的高等教育输出国,其他国家情况如何呢?近来,跨境高等教育办学成为一种新趋势,世界名校在本土之外办学越来越多,不出国门即可留学现象越来越多见,相关问题值得思考。
跨境高教办学发展趋势如何
纵观近年来跨境高等教育办学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跨境高等教育办学的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传统的意义上看,跨境高等教育提供国多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为主导性教育理念,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把跨境高等教育办学作为主要的出口产业。
近年来,一些国家尤其是一流大学境外办学理念的多元化日趋明显,更加强调国际理解、加强能力建设、发展人才资源等教育理念。海外一流大学“不缺钱”。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即使每年学费10万元,其学费收入(扣除办学成本后),对美国纽约大学的资金支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样的名校每年掌握的捐赠资金高达数百亿美元。杜克大学近来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希望借助国际化进程,弥补在本土难以打败哈佛大学的遗憾。”
无论动机如何,世界名校赴海外办学都将面临声誉不受影响等重大挑战,必须对风险进行十分慎重的评估。
其次是办学质量成为实施跨境高等教育办学各主体的共同诉求。
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和推动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召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挪威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以“跨境教育”概念代替“教育服务贸易”概念,起草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南》。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也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如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涉及4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
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既是其分权制、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下一种高效的管理制度,又是一种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体现了非政府和高校自我评价为主的特点。
>>点击查看出国留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昆山杜克大学一年学费16万
昆山杜克大学终于在近日公布了对中国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最高每人每年16万元人民币。虽然相比位于美国本土的杜克大学,学费要低廉很多,但相比国内本土大学,这一价位似乎已奠定这所中美合办大学“价格不菲”的基调。
- 中国第一所中美合作高中成立
- 合作办学是不是出国留学的捷径?
- 澳大利亚合作办学和留学利弊谈
-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