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学几近中断 游学贵族化失去本真意义

所属专题:国际游学  来源:    要点:游学夏令营  
编辑点评: 暑期将至,面对风风火火的海外游学项目,不少人呼吁:假期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回归本质的生活。

游学应尽可能地深入生活

青少年游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尽可能让他们住进当地人的家里。这是孙云晓一直提倡的:“如果要了解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只住宾馆走马观花地看一看,绝对是不够的。如果能够在当地,特别是在同龄人的家里住上一周,或者更长时间,那么对一个民族和文化,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

他有一个梦想:中国现在是个开放的国家,其中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城市里的中学生,如果能在中学6年期间,在家里接待3个以上的外国学生,那么对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将是巨大的推进。

据孙云晓介绍,在日本,中小学的游学已经制度化了。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出去远足一天,初中生每年要出去3夜4天,而且打乱原来的编班,到远离学校的地方去。而高中学生就要到外国去一两个星期。在孙云晓接触的日本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有游学的经历,他们称为“修学旅行”。孙云晓曾到日本进行游学制度的专门考察,发现游学是几代日本人难忘的经历,已经被全社会认可。

1993年,孙云晓曾发表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记中日少年夏令营》,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教育的大讨论,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孙云晓认为,这场讨论至今都没有结束,他甚至认为,今日中国青少年在自然体验、社会实践、生活体验上的缺乏,比20年前更甚。北京某区一所学校曾要组织学生去军事博物馆参观,一个班就有十几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的孩子不能去。原因是怕孩子走丢。

对于有些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不愿组织夏令营的做法,孙云晓也很理解,因为目前既有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也有组织混乱的缺陷。他用“有气魄”来赞赏武汉市教委的做法: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办夏令营,并且把夏令营的组织工作交由一家旅行社统一设计安排。十多年来,大量中小学生在国内,特别是在湖北地区旅行,增强了体验,开阔了视野,而且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被称为夏令营市场的“武汉模式”。

孙云晓了解到,近两年日本和韩国正在大规模推进一个活动,叫职业体验,并列入课程,主要是让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到社会上各种企业、服务机构去工作四五天时间,学生可以去工厂、面包房、消防队、医院等各种地方。

“这是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课程。中国学生不需要吗?非常需要。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其实,青少年特别需要一些直接经验,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直接经验,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表面的。只有体验过了以后,你才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作为教育研究者,孙云晓非常客观,“学校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它也带来了一个局限,使青少年生活单调,被束缚,因此,假期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回归本质的生活。生命的成长需要有更博大的体验,更广阔的视野,寒假暑假游学就是一种方式。”

>>点击查看国际游学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游学夏令营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