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成绩好却难入主流

所属专题:留学美国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很多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在美国很难融入主流生活,甚至被称为“竹子天花板”,类似于国内“高分低能”的说法,亚裔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呢?

东方男娶洋妞比率最低 “调情圣手”教亚裔“把洋妹”

好莱坞知名非洲裔影星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在2005年的电影《全民情圣》(Hitch)中,饰演一位爱情专家,专门教不懂如何和女孩搭讪的木讷男子“把妹”。现实生活里,也有像威尔史密斯这样的调情圣手,不吝于将自己的“绝学”传授出去,而且,他只教亚裔。

在“纸老虎”一文中,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篇幅介绍这位自称“亚洲花花公子”(Asian Playboy)的JT Tran,也在网络上掀起两极化的反应。JT于2005年创办“吸引力法则”(ABCs of Attraction),专门针对亚裔男子提供约会训练、改善社交缺陷,说得白话一点,就是教亚裔男子如何“把洋妹”,如何在约会和社交场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美国出生的越南裔的JT认为“竹子天花板”也存在于男女约会领域中,“我们自己给自己定的形象、外族裔眼中的亚裔刻板印象,都使亚裔移民在约会的花花世界里成了被孤立的一群。”JT的训练课程和活动遍及美国东西两岸甚至欧、亚,也多次应邀到耶鲁、哈佛、芝加哥等亚裔学生聚集的知名大学,为校园内的亚裔学生开堂论课,他应邀主讲的校园场子,很多时候人满为患,许多人得站着听。

根据国家地理杂志最近做的一项有趣调查,亚裔男子是所有族裔中,与异族裔女子通婚比率最小的,在白人与亚裔通婚的统计上,仅24%是白人女子与亚裔男子结婚。JT接受世界周刊访问时指出,有些中国人可能赴美留学扎根,面对同族裔的同龄女性比率极少,要到哪找伴?“因此,学习如何与异族女子搭讪聊天、建立情谊,是一种趋势,也不是坏事,反而是帮助。”JT今夏应耶鲁大学亚美学生联盟(Asian-American Students Alliance)之邀,在耶鲁大学Silliman学院、向大学生们传授“社交的艺术”,JT要大家先忘记过去18年来所受“中式”教育的同时,给予的回答其实也很中式:就是不断的练习。

JT认为不论是参加社交活动或派对,那种“想要融入又怕失败”的恐惧感是可以克服的,如何在人群中展现自己的魅力也是可以训练的。他说,亚裔从小在独特的精英教育方式下长大,家长宁愿儿子坐在书桌前,不太愿意他们出门约会或交女朋友,这些孩子们等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获得高薪和令人尊敬的职业后,想要安定下来时才发现,不但找不到伴,也不懂得怎么约会女生,“因为念书时没学过也没人教过”。

他公司提供的“治疗教育”通常包括三堂四小时的讲课,透过行为纠正,教他们成为社交中的男主角,改变他人对亚裔男性的成见。另外还有一个晚上的实地演练,JT的一名金发高佻女助手会跟着这群学生们到夜店,帮助他们向女孩搭讪——有时还得推他们一把,让这些学生不致铩羽而归。这套被JT称为是“透过把妹推动社会变迁”的课程计划,长短端视每位学生需要被“治疗”的程度而定,一般而言上述内容套餐价格约在1450元之谱,上课的人还不少。但是这类“约会教练”课程并不等于拿到“一定把到辣妹”的保证书,但至少让学员了解所谓“约会世界”中的规则和互动过程。

在纽约华尔街工作的25岁华裔交易员韩豪依说,“教男人把妹”听起来是有点极端,但他觉得这正是在这个以西方价值为主流的社会中的副产品,“亚裔本来就有些保守,在美国,如果不想一直单身下去,但又一直累积失败的约会经验,就得好好考虑到底是要我行我素下去,还是转个弯、学学别人的方法。”虽然还没考虑何时成家,韩豪依觉得这种课程如果可以让男人变得更有吸引力或是更勇于表达自己“有何不可”,“说不定也能让自己在专业领域上更让人感到出色。”

华裔专家:刻板印象越深 越难打破

对于“亚裔纸老虎”的说法,华裔心理和教育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皇后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葛树人指出,他认同“纸老虎”撰文者的说法,“但一再去佐证这样的说法,对亚裔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他说,现在美国人听到亚裔,特别是亚裔大学生,就会认为是“聪明、用功、念常春藤大学,读书、音乐、运动样样行”,“可是这样真的好吗?被别人界定在狭小范围里,真的值得庆幸吗?”

葛树人指出,“玻璃天花板”的概念在1996年左右起,就被热烈讨论过,由于亚裔小区人口比率小、采样不足,因此学界一直没有采取特别的行动去证明这个说法;且每个族裔都有具领袖特质的人,但是在族裔与族裔之间的比较和统计,目前也没有类似的跨文化调查,变成只要有亚裔在某个企业里升不上去,就会被形容是“遇上了玻璃天花板”。

在美国教育界近40年的葛树人学生无数,“可是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到现在,也只有一位1.5代华裔移民曾被推举出来当研究生学生会长,而且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身为一名少数族裔,已经有很多的不利之处,现在我们还得花双倍功夫,去打破这些既定印象。”葛树人记得他的一位日本裔友人,多年在美国某所大学担任教务长,是很资深的美国教育学者。但一次他到华府出席学术会议,在水门附近欣赏河边美景时,一位巡警上前搭讪着问他:“你看这风景是不是很漂亮?跟你的国家相比应该不遑多让吧?”

葛树人认为,一直夸大这些刻板印象,对亚裔非常不利。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亚裔被美国视为“模范少数族裔民族”的样板,当时亚裔心理学家即开始撰写多篇文章,呼吁不要鼓吹这种刻板印象,亚裔仍沾沾自喜。这些刻板印象出现的后果,是政府资源分配严重删减,“为什么?因为政府在分配预算时,会认为‘亚裔都是模范了,不需要把钱花在他们身上做研究’”。今年“虎妈”掀起中西家庭教育大战之前,这类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其实早已反映在生活中:知名大学规定亚裔学生招生率,或是亚裔学生录取成绩平均都比其它族裔严格。

纽约大学(NYU)口语传播学研究所毕业、人际沟通专栏作家贝弗丽不完全认同“纸老虎”的观点,“如果照这样的论点来看,那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亚裔政治领袖,逐渐在美国政坛出头?”贝弗丽指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有没有领导社交能力的因素,一个来自留学生家庭的华裔第二代,与父母以经营美甲店维生的华裔第二代,“光是成长环境就有许多不同,”她进一步说:“可是个性天赋以及个人的努力,这些影响远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来得更大。”

贝弗丽认为有些人天生就有领导者风范,任何族裔皆然,可是亚裔家长教育孩子从事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工作,而不培养或鼓励他们成为政治人物或企业领袖,有他们的原因和考虑,最主要就是价值观因素。她指出,因为上述行业不管在东方、西方,都是比较受人敬重且收入较好的行业;另外亚裔父母也发现,身为少数族裔,要成为政治或企业领导人,可能会遇上“玻璃天花板”的牵绊,那条道路与成为专业人士相比,更难走。

对于“亚洲花花公子”教亚裔如何把妹的公司“生意兴隆”,贝弗丽颇不以为然,“因为不管是哪种族裔,都有不懂得与女性相处或不善追求异性之道的人”。她说,非亚裔也有不少这样服务性质的公司,网络上类似这样教人如何追求异性的信息更是普遍;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学刊物,如“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也几乎每期都有教人如何经营两性关系、人际关系的文章。她强调,对美好人际关系的需求与期待是“人性”,而不是“民族性”。

杨韦斯利在谈到在美亚裔未来可能的转变时提到,近年来的亚裔新移民已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同,“他们不是来美挣扎求生存的,有更多的方式去成就自己”,他有自信亚裔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其实亚裔可以做的更好,在创造性、情商、社交能力上,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只是“现在虽然学业成绩领域上是精英等级,但在社交领域中还只在初中生阶段(junior level)。”杨说,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亚裔反思、讨论并找到更加精进自己的方式,“那也算是一种贡献”。

>>点击查看留学美国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美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留学热帖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