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见闻:美国孩子是世界上最受溺爱的孩子

所属专题:留学美国  来源:    要点:美国留学生活  
编辑点评: 当代的美国小孩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受溺爱的孩子了。大人们给了他们太多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这种现象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Carolina Izquierdo是位于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2004年时,她与马斯塔纳瓦,一个印第安土着部落的人们一起生活了几个月,这个部落大约有12000人口,住在秘鲁亚马逊雨林地带。马斯塔纳瓦部落的习俗是猎捕猴子与鹦鹉,种植丝兰与橡胶,自己建造房子,用一种特殊的名为kapashi的棕榈树叶子来铺设屋顶。Izquierdo决定与当地一户人家一起,前往乌鲁班巴河流域采集树叶。

Yanira来自另一户家庭,她也想一同参加此次旅行。 Izquierdo她们一行5人在河流边上上呆了5天。虽然Yanira并没有分配到明确的任务,不过她还是很快找到了她的用武之地。每隔两天她把睡垫上的沙子扫掉,并一起帮忙把kapashi 树叶整理好堆成一堆,这样运回村里时就比较方便了。晚上,她会从河里钓上一些甲壳类动物,然后把它们洗干净煮熟,给大家准备好吃的。Izquierdo后来回忆道,Yanira做事情很冷静沉着,她不会主动索取什么。Izquierdo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时候,Yanira才6岁。

Izquierdo与马斯塔纳瓦土着部落一起在田间干活,同时也为一个人类学研究做准备,在旅行回去后她就开始做了。她的一个同事 Elinor Ochs,为了研究21世纪的洛杉矶城市生活,选择了32户中产阶级家庭。Ochs拍摄下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比如他们吃饭的时候,打闹的时候,化妆的时候,准备食物的时候。

Izquierdo 与Ochs一起致力于很多人种理论方面的课题,包括抚养小孩。不同文化背景的父母,他们是怎样养育与培养小孩的,让他们做一些大人做的家务吗?大多数洛杉矶人并没有那么做。被选中做研究的那些家庭,他们的小孩没有养成自觉做家务的习惯。相反,需要父母多次要求他们,他们才做一些最简单的活;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做。很典型的情况就是,父亲与他8岁的儿子说了5次,让他自己去洗澡。说了5次后,孩子还是没有去,父亲就拉上小孩,把他拖进卫生间。几分钟后,小孩子自己还是不洗澡,他晃悠着来到另一个房间,开始玩电子游戏。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一个8岁大的女孩在饭桌边上坐下,发现自己面前没有餐具,就喊道:“我怎么吃饭啊?”虽然小女孩很清楚,餐具放在哪里,她的父亲还是起身为她去拿。

录像的第三段里,出现的是一个名叫Ben的男孩,他与父母一起正要出门。可是他一直都穿不好鞋子,因为鞋带还很紧地系在鞋子上,他穿不进去。他把一个鞋子递给爸爸,说,“替我把鞋带解开!”他的爸爸提醒他,说话要有礼貌。

Ben回答说,“你能解开鞋带吗?”就这样一问一答了几次,他的爸爸还是帮Ben解开了鞋带。Ben把鞋子穿上后,让他爸爸再帮他系上。他的爸爸最后发火了,他说:“你自己系,我们先走了。”Ben对此无所谓。他说:“我只是问问而已。”

几年前,Izquierdo 与Ochs在Ethos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Ethos 杂志是关于人类心理学的社会现象,在文章中,她们叙述了Yanira去河边采集树叶的行动,及Ben与他父亲之间的对话。她们在文中写道:“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是很重要的。为什么马斯塔纳瓦的孩子比洛杉矶的孩子们“更善于做家务?”“为什么洛杉矶的父母们帮孩子们做那么多事,而马斯塔纳瓦的父母们却不是这样?”人们禁不住要问类似的问题,不管他们是扪心自问,还是悲哀,失望地问这些问题,无论是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还是在迈阿密,日复一日,人们都在想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当代的美国小孩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受溺爱的孩子了。大人们给了他们太多的东西-----衣服,玩具,照相机,电脑,电视机,手机,电子游戏机,苹果iPods.(Burberry的婴儿装及童装,还有其他一些大牌的童装,他们的销售量据说每年增长10%。)他们占据了前所未有的主导地位。Jean Twenge 与 W. Keith Campbell都是心理学教授,他们写道:“现在的父母需要征得孩子们的同意,而以往则是孩子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这完全是颠倒了。”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大人随时待命帮孩子们做事情。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这种现象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根据一个《时代》杂志与CNN做的民意调查,有三分之二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已经被惯坏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养的小孩可能不会,或者不愿意自己系鞋带,育儿书籍开始走俏。那些书名或是让我们觉得很悲哀(如《溺爱的代价》),或是让我们觉得有咄咄逼人的危机感(“《自恋的通病》《厉害妈咪准则》《懦弱的一代》),这些书更强调的是如何去做,而不是不该去做些什么:当孩子还在蹒跚学步时,如何才能放手让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当孩子已是10多岁的少年时,如何在他看上去很烦的时候,不去干扰他;当你花了20多万元,让孩子念完大学,如何在他回家时,不要把你的啤酒都喝完。

Sally Koslow是McCall’s 杂志的前主编,不久前,她发现自己就碰到了前面提到过的第三种情况。她的儿子Jed上了4年大学,然后在西岸呆了两年后搬回曼哈顿,与父母同住了,还是住他自己以前的房间,房间里堆满了34箱黑胶唱片。Jed现在没有工作,他每天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然后又睡到下午才起床,接下来就开始打打拳击什么的。Koslow开始慢慢明白,Jed及他的同龄人,为什么总是处于“啃老的状态中。”她认为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其次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父母,她的一些行为所造成的。

>>点击查看留学美国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美国留学生活信息由沪江留学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